posts - 167,comments - 230,trackbacks - 0

偶然想起了蛇口,想起了袁庚。重新了解了一下蛇口的历史,审视了改革开放的发源地。虽然如今的蛇口已经没有了昔日的风采,但当年播下的种子已经成长为中国的Top级企业。

 

起家于蛇口工业区内部结算中心的招商银行1987在蛇口诞生。比招商银行晚些时候成立的平安保险起家于蛇口的退休基金,19883月,平安保险公司成立,现在它是中国的第三大保险公司。中国集装箱集团公司,这家当年第一个在蛇口工业区开办的公司,2004年生产了全球集装箱总量的58%。

 

让我们重温当时的几个历史片断:



  记:你的那句名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怎么来的?

  袁:我讲个故事给你听,你甚至会创造出比我的更厉害的口号。我到香港的第一课就是买了一座大楼,非常便宜,只花了6180万港币。第一次交订金时,支票2000万。那天是星期五,当时讲好下午两点钟在一个律师楼里,大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们开了2000万的支票到律师楼去了,卖楼方也有好多人来。楼下几部汽车停在那里,汽车发动机都没有停。上去之后,大家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签字。签完字,对方拿着支票,两个人夹住,下去了。剩下一个老板和我们谈善后的事,那个支票用车以最快的速度,马上存到银行里去了。因为第二天是礼拜六了,银行要关门,礼拜天也关门,假如礼拜五下午3点钟之前不到银行去交那个支票的话,他要损失3天的利钱,所以他要求按时把支票交给他,我们的财务去了,他回来向我们报告说,当时那个场面的紧张是很动人的。当然,我们闭着眼睛也能想到,资本家对2000万在银行3天的利息为什么那么重视,当时浮动利息是14厘,3天就是几万元的利息。如果是我们内地的同志,那就无所谓,这个支票就放到家里去了,因为他没有这个观念!



    袁庚曾向胡耀邦吐露过心思:从历史上看,凡是搞改革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蛇口风波”让袁庚第一次感觉到改革的艰难。

    由于改革中大陆出现了信仰和价值观上的严重困惑,原北京师范学院德育教授李燕杰和某部调研员曲啸等三人相继以有关青年教育的演说而成名。

    1988年1月,3位“青年教育专家”来到蛇口与当地青年座谈。导火索是由曲啸的一个关于“淘金者”的说法引起的。曲啸说:淘金者不是为深圳特区的发展来创业的,不是为了创业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而是看上了这样一个经济非常活跃、利润很高的地方,为了个人利益到这里来……

    蛇口一青年反驳他:“创业和淘金,为自己打算和为社会考虑,这些东西在人身上是交织在一起的, 不大容易分得清楚,谁也说不清楚。这些东西从理论上没有解决。在一个人身上,为自己、为别人、为社会各占多少比例,在什么情况下怎样调整等,说不清楚。有的人他自己也弄不清楚自己,但他还要说,他觉得自己好像挺清楚似的……”

    座谈会后的第二天,一份以北京师范学院青年教育研究所(李燕杰任所长)的名义起草的题为《“蛇口座谈会”始末》的材料就写了出来,材料从深圳分送给中央和有关单位的领导。那个青年的名字也上了材料。他们认为“有责任把个别青年的错误言论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

    蛇口争论的问题在当时对中国的思想解放意义重大。大陆的媒体流露出明显的对蛇口青年的欣赏与赞同。人们注意到了袁庚对这一事件的态度。他说:“我们不欢迎教师爷式的空洞说教,听不得不同意见,甚至要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这种作风连我这个老头都不能容忍,青年人是不会欢迎的。我非常赞赏这句话:‘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希望记者同志一定要把这个观点报道出去,这是保卫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的神圣权利。所以,对那位被追问姓名并上了什么材料的青年人,我们一定要加以保护。”



袁庚:千万别说没有袁庚就没有蛇口

孤独的蛇口——关于一个改革“试管”的分析报告
posted on 2005-07-10 23:10 Think Different 阅读(178)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