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我愛著孤獨,以為自己不會迷路,以為自己跟自己,再不用誰照顧! 時間是個無賴 讓我太遲 讓你太快
 
声明:此为转贴,但说出了我说不出来的心头的话    


两个重点,免得浪费大家时间:
 
 1. 所有内容只局限于《大秦帝国-黑色裂变》电视剧,再参考点实体小说,这里不谈真实历史,历史与小说,无非《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之争,是非自有公论,真想考证历史的,应该去《历史研究》投稿。

    2. 觉得这部戏的演员非常出色,特别喜欢欣赏王志飞商鞅的演绎,当然还有孝公渠梁,魏惠王的扮演者李立群老师是伟大的话剧演员,我看过他很多作品,这一次他的表演亦是让人拍案,还有吕中老师等等,喜欢疯了,但是始终认为商鞅是全剧灵魂。有严重的异议的就别看了,萝卜青菜hamlet,这种争论最无聊。
特别喜欢《大秦帝国》这部电视剧,摄制很精致,明显有追求,剧本非常好,对白古雅而流畅,人物塑造流动而生动,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口碑只在网上流传,我看也是非常偶然,因为发了次烧,才从网上下了解闷,结果发现太出色了。
  这么浮躁的环境下,国剧能拍成这样,真让人骄傲。
  另外还有说一句,这部电视剧非常长,原来我也没有看过孙皓晖先生的书,所以一开始只是随便看看,但是片首两个镜头就把我彻底吸引了,一个是李立群老师演的魏惠王一个掼爵的动作,古意十足,令人拍案,另外就是王志飞先生扮演的商鞅的一个特写镜头,峻极萧瑟,顿时来了精神。
  商鞅、韩非和法家历来是历史学家争论的焦点,也是意识形态争论的焦点,我记得文革时就非常推崇法家,他们是想利用此来攻击儒家,以达到攻击周总理的目的。
  历史的是非很难说清楚,但是文艺是有教化作用的,《大秦帝国》里的商君卫鞅是一个极其杰出的先贤,见贤思齐,他的政治理念和人生态度至今都非常有意义,同时他也是一个极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下面谈谈感想。
  
一.高山流水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我想说的其实不是秦孝公和商鞅之间的君臣情谊,其实我就是想说说知音,这也是《大秦帝国》最打动我的地方。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是心灵的沟通,可大家又都说“伴君如伴虎”,权力财富智慧不对等的双方永远也达不成心灵的平等,同仇敌忾、同室操戈、同归于尽是历史比比皆是的斑斑血迹;而孝公和商君的生死相依就高如明镜,照出人心可以不是这样的,猜忌、迫害、设局做平衡之道,不过是伪人的自作聪明,梦想哪容得下自毁长城。
  
  朋友如千金,千金如粪土。
  
  价值的衡量是需要一个具体的标准的,越是珍贵的东西越是需要时间来锻造,孝公和商君之间不可能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知音,他们其实在完成一个相互的承诺,孝公的“求贤令”,商君是“法天下”。这个承诺后来升华了,变成了两个人的情谊。
  
  首先,他们的相知是因为互相的迫切需要。
  
  商君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要把他的治国观念变成现实的蓝图,所以他形容自己和自己的治国理念是待价而沽的珍宝,因为他有把握制造一个强大到足以统一天下的国度。
  
  而孝公呢,在岌岌可危的形势下,生存重于一切,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不仅不想亡国而要强国,还要大出于天下,不是称霸、不是称王,而是统一八荒六合,他可从来没有想过要建设一方人间乐土,让人人安居乐业。
  
  “千里马易得,伯乐难求”,其实也可以变成“假伯乐遍地,千里马难求。”驾驭人才向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越是才华出众越是人啊让君主难以驾驭。卫鞅为人便是特立独行,狂傲放达,所到之处,处处留形留声,句句铿锵,敢于把这样的人才收入麾下,并且给予绝对的权力,孝公其实才应该是中国统治者的标杆人物,而不是黄金时代面目模糊的鸟生鱼汤。
  
  商君和孝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三次巨大的变化,是质的飞跃。
  
   阶段一——伯乐与千里马
  
   这个阶段互相试探、互相了解,一个待价而沽,一个持币欲购。
  
   阶段二——明君与强臣
  
   不再是纸上谈兵,不再是空言许诺,功效有了,秦国的曙光就在眼前。
   孝公懂得必须抓住商君,他清楚的知道他的梦想必然没有商君无法实现,他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自己敬爱的大哥忍受的巨大羞辱也只好暂时放一边,这还是“外结君臣之谊,内结骨肉之亲。”这一套,一切为秦国服务,这也是统治者的子孙为他们的荣华富贵必须付出的代价,不过妹妹付的欢天喜地,哥哥付的愁云惨雾,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而在那时,商君也并非不能放弃秦国,他对白雪说的那些话恰好证明。他可以离开,他可以掉头去为山东六国服务,只要不辜负白雪,这才是正常的君臣的关系,合则留,不合则去,有才华,怕什么。
   阶段三——爱人同志
  这时商君和孝公形成了人间最美好的关系。
  之前若干年的朝夕相处是铺垫;商君隐退,而为了孝公病危冒着巨大危险复出是转折点。
  
  这时候,古今中外,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叫好兄弟,可以叫刎颈之交,跑到古希腊叫philia,离得最近的说法叫爱人同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他们就是一个时代的对仗、政坛上的双子星座,相互辉映的双生花。
  
  希腊人最高等级的爱可不是性爱 eros,而是philia,愿意的话还可以翻译成友谊,却是人世间最高级的“爱”。
  《大秦帝国》男人之间的情谊感天动地,但是所有其他人之间都没有这样的情谊
  老甘龙,不行,即使对父子两代和老秦国忠心耿耿,一开始,他盼着孝公军队回还的眼神,真让人由衷地感动;然而道不同,不相为谋,迟早是个水火不容。
  赢虔,兄弟相亲,也不行,然而,命运的安排,错过,从此同心却离德,亦是生死相煎。
  
  所以他们在剧中也是平等的,都是第一主角,男女组合,变成了男男组合,照样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士为知己者死,不是死难,不是死节,而是死愿哪!
  孝公到死都要竭力护住商君,那是他一生的战友;而商君把孝公的宏图大业看成比自己生死重过千钧。
  
  
  他们的纽带是共同的梦想,他们的盟誓是骄傲的诗章,
  “君为青山,我为松柏,
   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晚霞绚丽,黑暗也已经不远了。当最后孝公和商君共饮的时候,两个个性不同的聪明人,他们已经清楚的知道了对方的命运。其实,从开始,渭水大刑,商君的命运就已经是注定了的。
  今天的一些掌握政经大权的爱人同志,他们的盟誓就应该换成:
  “君为刀,我为俎
  鱼肉天下,
  获利万代。
  
  这是题外话了,祝他们早日同室操戈。
二.举案齐眉
  
  高山流水说的是伯牙钟子期的故事,举案齐眉讲的是孟光梁鸿的故事。
  
  上面谈的是男人和男人的故事,接下去要谈的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在过往的岁月里,男人和男人之间能够形成这样深刻的联系,男人和女人也可以,这建立在女性的自我牺牲之上,女人和女人之间就很难有这种关系,因为过去的岁月里,女性被排除在梦想之外。然而,举案齐眉,依然是一个关于婚姻的最甜蜜的梦想,虽然对于女性有些不公平。
  
  商君一生有两个妻子,一个是女版的爱人同志,一个才真的是举案齐眉,把她们放在一起,因为她们都是商鞅的妻子。
  
  白雪是一个梦想,中国女性美德的终极梦想,包括求之可得的,也包括求之不得的。
  
  美貌,明艳不可方物;
  才智,堪称红粉诸葛;
  财富,至少天下无双;
  (秦始皇时代还有一个寡妇清,同样富甲天下,不过没有白姑娘低调。)
  知进退,该退则退,人弃我取,人争我弃;
  入得厅堂,下得厨房,出则侠客剑士,入则温柔贤妇。
  
  超级兰质慧心的可人儿。
  
  只能说这份狗屎运是作者孙浩晖送给商君的超级超值大礼包。
  
  商君对此的评价是:“一介布衣兮 美人如斯,感我上苍兮 还算公平。”
  
  但是要得到白雪是难的,她不会让人得到,她也不期望得到别人,她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商君赴秦之前对白雪说:“那我留下,变做一个商人,做你的白门总管。”
  
  白雪笑答:“真要是商人,我才不要你。”
  
  商君认真的看了她一眼:“我真的想留下,永世和你相拥。”
  
  白雪还是笑答:“真话吗?”
  
  商君大快,做了前面那首不是诗的诗。
  
  在谈吐中所表现出的机锋和风度,历来是我们汉人传统中最精妙的精神写照。
  
  商君和白雪心心相印,他们不是长相守,他们是长相知。
  
  白雪其实是商君的自己的影子,他的另一颗心,他的执着、他的骄傲、他为梦想的牺牲和不屈;他的视金钱如粪土;他烈火寒冰的性情,悬崖不勒马的清醒;他最后的从容赴死、无欲无求。最后,商君怀抱着白雪死去,君子怀璧的高洁,至死不渝。
  
  西方有一幅经典的画作叫做《天上的爱和人间的爱》
  
  荧玉公主是商君举案齐眉的妻子,他们的婚姻是由国家政治利益造成的,是权势集团博弈的结果;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由一方面全然的仰慕造成的,这种仰慕始于国家,终于家庭,家国家国,果然国和家天生是一体。
  
  孟光和梁鸿的婚姻经典,但是爱情却有点尴尬,剃头挑子一头热终归让人觉得有点美中不足意难平。
  
  是几时梁鸿接了孟光案?
  这是一个经典的问题,值得讨论。
  
  这一个多少有点飞扬跋扈的碎女子,遇到事情不满就会拿刀砍人的蛮横女子,被惯坏了的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在商君面前就是温顺的小猫,而且通情达理,一心一意想着体贴柔顺,这是任谁看了都会感动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故事,很早以前,我听人说:“女性最伟大的事业就是找到一个值得爱的男子,用尽全力了解他,爱他,护卫他。”
  
  故事的结尾是,公主荧玉尽了最大的努力,并且赢得了那个男人的爱。
三. 飞蛾扑火
  
  不怕火焰扑向光明,自取灭亡的飞蛾是理想主义者们永恒的图腾。
  
  反过来,蝇营狗苟是世俗者迅速腐朽的图标,任谁都渴望光明,任谁都是尘世中人。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里,在周围和他一起跑的人便是扑火的飞蛾,佛祖周围的菩萨、耶稣周围的门徒,讲的其实也是一群向往光明的飞蛾;佛祖和耶稣都是太过光明的火把,最后他们会把自己也燃尽。
  
  埃及王子摩西的故事众多周知,佛洛伊德有一本小书《摩西与一神教》,述说的是另一个神话原型,人们杀害自己的父亲(精神导师),并且为此而悔恨,于是形成了各种神话传说,在故事中消弥自己的罪恶,并且皈依父亲的教诲。
  
  “弑父”是一种原罪。
  
  这就是人民所具有的危险,他们会处死自己当中最智慧的人,有的时候仅仅是因为他过于严厉,有的时候仅仅是因为他过于诚实,雅典的苏格拉底何尝不也是如此?
  
  完成秦法的建设和秦国的雄起的事业的构想的,是商君一个人,他的坚强后盾是山一般沉稳的孝公和水一般深澈的太后,而他的先锋是他麾下的整个集体。他们是一个群体,要负责各种事务,这样一群了不起的男子汉,是他们担负起了千钧重担下的分分毫毫。
  
  他们目睹了圣贤的宏伟蓝图,梦想着那个遥远的宏伟国度,期盼着思想变成现实,然而眼前组成这个国家的这片人海又是被那么多的矛盾利益困扰着,在危机中那样迷失在权利的混乱里,那样渴望好的,那样外表上笃定,内心里彷徨;有的那样坚强,却又那样残忍,有的那样诚实,又那样狡猾;那样卑鄙,又那样慷慨;那样智慧,又那样老朽。
  
  怎么样才能让人民信服,放弃古老的传统,进入一种全新的秩序呢?
  
  他们可以成为支持者,也可以成为掘墓人,对于任何改革来说,他们都是那样的危险。
  
  还有那些一直获得利益的人,一直以来,统治者内部的斗争都比人民和统治者之间的斗争更加你死我活。
  
  这真是一场凶险的较量。
  
  结果,对于秦法,有的人怀疑过,最后在事实面前信服了;有的人憎恨过,最后只能当成事实来接受。一切情感的矛头都指向了编织这场变革的人,商君算是作法自毙。
  
  人人恨极,人人爱极;
  
  秦人烈性,各投各的火。
  
  最后,泰山崩,大海枯,没有了后盾的商君独木难支,但是他还有他的先锋,他的思维深深影响到了左庶长府和与他接触过的所有的人。
  
  车英、景监,他们不仅是为了国家的富强,也是为了好男儿之间的惺惺相惜,,一旦交心,便生死相托,他们是秦法的柱石。
  
  季札挂剑的信义,商君去后自然兑现。
  
   我想,当一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熄灭以后,车英、景监,所有和孝公与商君并肩战斗过的人们,或者将要为他们共同的理想而继续战斗的人们都会记得,他们会说:
  
  “你只需存在,哪怕被毁灭,
     这一切已经足够幸福了”
    
  以后的故事要让后人来书写了。
 四. 秋风鲈鱼
  
  秋风鲈鱼也是一个故事。
  
  是一个因思家乡菰菜羹鲈鱼脍而辞官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重点是“人生只贵适宜而已”。
  
  而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从未看过如此质朴的电视剧,秦国朝廷臣子个个布衣,君王从不摆阔,正面角色都是人,没有一个奴才,反面也是,倔的可爱。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俭,成大事者必然勤俭,奢者必亡。
  
  比如剧中特意提到的“秦地无乞”,这不仅是老秦人的性格使然,更大程度是社会风气使然,说明秦人持家是极其刻苦的。“世间事,在人,在志”,俭能励志,可见一斑。君臣昏聩,往往体现在横征无度,狂奢极侈之下,的确离灭亡没有多久了。比如魏国,魏王是一个伪装成明君的昏君,就是最上文说的假伯乐,这样的人,能守住庸才为他把牛皮吹破以外别无所用,所谓玩物丧志。
  
  但是过于勤俭了也让人觉得苦哈哈的,有点像秦公渠梁的脸,有时太过沉重,显得沟壑纵生。
  
  勤俭得加上适意,不然何以对抗豪奢放纵的快感。
  
  我十分喜欢商君早年,意气飞扬,其中一项绝技就是能把苦哈哈的日子过得十分适意,这也是他的罪行之一,目中无人的中庶子让人过目不忘,一介布衣,矫矫不群,气派直追万户侯,韦公小宝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商君两样都可以没有,照样还是大丈夫,只不过旁人看不惯,等到位极人臣,大家觉得他有这个资格,心里也就舒服了。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商君不会因为没有钱,后来不会因为要活命,就不叫人他妈的滚蛋。人和人是不同的。
  
  能把这种神韵演出来演员真是不容易。
  
  早年商君还是卫鞅的时候有一种“礼法岂为我辈所设,人生只贵适意而已”的狂放味道。
  
  住草房,草席飞到了天下,开心地问:“草席兄,天上有路吗?”那是自得其乐的适意;
  
  好酒,好棋,好乐,好书,好发己见,那是得自思维的乐趣的适意;
  
  韩国遇小弟,一路狂奔,摔的狼狈不堪,好不容易爬起来依旧狂喜的满面春风,那是陌路逢知己的适意;
  
  一个狂放不羁的青年才俊跃然而出,至少我不会去指责这样的人太过狂傲,没有他们,我们的精神和生活会逐渐萎缩,变得猥琐,我们的民族在年轻的时候有很多这样的人,后来作秀的人多了,伪善的人多了,这样的人就少了。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既然“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为什么不来个“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过个痛快,爽快。
  
  另外闲说几句,商君的胃口好,但是对食物没有特别的要求,面疙瘩吃三碗,不过有点个人爱好,喜欢加酸辣。
  
  在秦地考察艰苦卓绝,照样能找到乐趣,笑呵呵的,回来高高兴兴地去找景监,鉴于后来他连发热病,可以想见是吃了大苦头的。
  
  苦菜,肥羊炖、厚炊饼吃的是津津有味,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放弃稷下学宫的功成名就的好机会,想到穷到极点的秦国谋发展。
  
  但是商君对有一些事情十分漠然,比如升官,“升官?任职而已,有什么可贺的”,对当官除了工作以外的利益不感兴趣,显然这工作就变得一点儿也不适意。
  
  秦公渠梁也是如此,食物热热就好再吃,这也说明了他对事业为什么能这么执着,他对臣下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气量。
五.风华绝代
  
   其实,真的要用其实,我想说的是商君的“尖酸刻薄”,也就是孔老夫子说的:“巧言令色鲜于人”。
  
   要感谢孙皓晖先生的剧本,我终于看到了我们的古人,包括先贤和贵族像正常人那样说话,终于看到了精彩的论辩,其中秦公的和商君的台词堪称完美。
  
   秦公憨正,以诚取信,看上去木讷,实际上十分善辩,基本上用的是以情感人,以诚动人,以事实说服人这样的套路,大家听得高兴,听得服气,听得感动。
  
   可是,我还是要重点夸夸商君那张嘴,那是“幽默机智”加上“嘴不饶人”,每一个有才智的人的内心是不是都有一个喜欢嘲讽的魔鬼?
  孔子说的“巧言令色鲜于仁”,一点也没有说错,可是孔老夫子也没用幽默感,不懂得欣赏魔鬼的才智。明显孙皓晖先生心里就有这样一个喜欢嘲讽的魔鬼,于是他笔下的商君,哇,巧舌如簧加舌如利剑,而且,最酷的在后面,至死不变。
  
  商君好辩,议论多多;
  和孟夫子一翻辩,不留余地,孟夫子恼羞成怒;
  洞香春饮酒,因论宋酒,商君把个宋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我记得商君说:“宋酒生僻无神,与宋人如出一辙。”
  呵呵,听得他说话的老人家就是宋人,度量比孟夫子大些,笑呵呵的很高兴,老人家真实诚,当然也是高人,几句话下来,商君拜服;
  
  商君刻薄,睚眦必报;
  庞涓到访,不报家门,商君如法炮制,以假面示人,庞涓狼狈而归。怎么说人家也是好意!
  有点小情趣的、喜欢玩点行为艺术的公子昂是商君一生嘲讽的对象。
  印象最深的那两句对话,秦魏大战,傲慢的公子昂见商鞅,劈头盖脸是一句:“中庶子,这一别二十年,没想到野草也变黄花了。”
  商君摇摇头,应声答:“朽木都变栋梁了,世事焉能不变?”
  好才智!
  但是,公子昂言是说商君身份由贱转贵,虽然不屑,多少是赞扬,商君这句却是直击对方实质,伤透人心啊!后来的话,就别提了,观众很高兴,听着过瘾;公子昂太伤自尊,好在脸皮比牛皮厚,不亏是公子昂。
  
  商君不让公子昂说他们是朋友,其实他们是一种另类的绝配。
  
  公子昂啊、魏惠王啊,都不是大奸大恶的人,昏聩中带着宽容,愚蠢中带着精明,商君得罪他们,其实是非常不智的事情,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吧!
  
  果然,商君落难以后,公子昂的报复也就来了,当胜者和败者的地位急转直下,商君真是死到临头都不松口啊!他们的对话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两个人物性格栩栩如生。
  
  商君先笑说:“果然是你。”
  公子昂怡然自得:“正是老夫在此。”
  商君大笑:“你很高兴吧?”
  公子昂洋洋得意:“当然,我看到你今天走投无路,这岂不是天大的快事啊?”
  商君笑意盈盈,偏着头:“我吗?呵呵,我走投无路,无足挂齿,敌国走投无路,那才是天大的快事!”哈哈大笑。
  公子昂严肃了一点:“事已至此,你居然还在这里逞口舌之能!”……
  
  下面还有一些,不外乎口舌交锋。
  
  商君实在锋利,他是那种决绝的人,字字铿锵,不给自己和他人留余地。
  公子昂还是厚道的,这时他至少没有落井下石的太离谱,商君最可怕的敌人还是甘龙和赢虔,而商君需要用最严肃和最严正的词语对待的正是老世族和他们的领袖老甘龙。
  
  商君尖酸,不近情理;
  商君一生重法不受礼,细节都不说了。
  最后,甘龙一大把年纪,走那么远,不过是“惩恶扬善”以后想听听忏悔,不领情也就算了,还要来一句:“卫鞅虽死犹生,尔等虽生犹死,岂有他哉。”
  
  商君啊,这也太伤人了。说的甘龙老人家默然退避三分,因为这巧换概念,实在是击中要害。一指秦法不死,商君不死;二指申冤在我,我必报应。老世族末日已经不远。
  
  说到这里,我居然想起了鲁迅先生,还有牛虻先生。
  罪过,罪过!
  厉害,厉害!
  
  诸位喜欢商君的同志注意,这是商君的最大的缺点,有人说《大秦》中的商君近乎完人,我看并非如此,但是缺点同时往往是优点,这也是商君风华所在。
  
  中国人的习惯受儒家影响非常深,但是儒家学派的道理却是只能讲给那些要好并且知道上进的人听的,“巧言令色鲜于仁”,慢慢的,大家都不把心里的话直截了当说出来了,宁可放在肚子里烂掉,于是,坏人可以尽情的做他们的坏事,然后再加上一句“民之所欲,长在我心”。
  
  我钦佩商君的口才,虽然我永远不敢像商君那样说话,这会在不知不觉之间为自己树立可怕的敌人。
  
  可是,我爱听所有机智的对话,有点恶意的嘲讽也没用关系,但是嘲讽对象是我自己的话,就要重新商榷了。
六.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人以信立,立信就必须公私分明。
  
  兵者,诡道也,所以不祥;兵以诈立,人以信立;公道自在人心。
  
  商君“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是他主要的魅力,剧中的秦公商君的超级对话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政治家。
  
   ——不能变?
    ——法立如山!
    ——不能缓?
    ——法贵时效!
    ——不能减?
    ——减刑溃法!
    ——不能特赦?
    ——法外无恩!
  
  但正是这样一种公正严明的獬豸品格使得他给自己招来了致命的对手——老甘龙和公子虔,他们之间一为政仇,一为私恨,他们三人的对决和恩怨正好可以说明大道为公的道理。
  
  无论商君的立场为何,血性男儿,哪容得这样的奇耻大辱?
  
  我钦佩公子虔,不论对错,他都是一个快意恩仇的好男儿。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为公义,护秦法;为私恨,杀商君。
  
  恩怨分明,以牙还牙,心意决绝,手起刀落。
  
  当真是快意恩仇,商君毁在公子虔的手里,时也,命也,无话可说。
  
  但是,我鄙视商君另一个更加危险的对手——甘龙,每次看到他,我都会想起一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
  
  天涯kingsreturn大人的雄文我章章都看,看得我点头连声称是,但是只有老甘龙一篇是绝对不敢苟同的。
  
  虽然当年甘龙可能曾经为秦国立过汗马功劳,曾经也是秦公父子的立国柱石,把个秦国打理的穷而不弱,井井有条。然而“妓女从良,贞女卖淫”,晚节难道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吗?
  
  谋国先要谋己利,家国必然家天下。
  
  当孝公商君以及变法大臣呼喝 “富国强兵,血我国耻”的时候,老甘龙一脸深沉,就可知此“老匹夫”也,他没有热血,他是一个阴谋家,这是他解决问题的方式。
  
  他一生最成功的阴谋就是为商君树立了两个可怕的敌人——赢虔和赢驷,这是连秦公都无奈的事情。
  
  然而,我觉得老甘龙算个阴谋家实在高估他了,他多少是 “大愚若智”。这不是一个站错队伍的问题,这是一个是非荣辱的问题。
  
  首先,虽然他为商君树立了敌人,但是并没有和敌人的敌人建立起长久盟友关系的基础。
  
  其次,甘龙根本没有认清形势,甘龙和老世族最大的敌人不是商君,而是商君的新法,不是商君本人,而是秦法在基本利益上和建国方略上都触犯了他们的权利,所以他们和新法是势如冰炭,和商君那是严重的政仇加私仇,新法无实,商君就不难剪除;但是剪除商君,却不一定能剪除新法。所以心腹大患是秦法,股肱之痛才是商君。
  
  结果呢?
  
   他们利用新法来迫害商君,逼迫商君用自己的性命来证明新法的程序正义,而众所周知,商君是冤屈的,这不是正好否定了他们自己吗?又恰恰肯定了秦法,此其一。
  
   杀害了商君以后,他们和公子虔以及国君的联盟就解散了。而显然为了国家和自家的利益,公家必然维护新法,这样他们就非常危险了,而且公家也急需替罪羔羊来撇清自己对于商君之死的责任,这不是割手足而疗小疮,给别人颠覆自己留下现成的口实,此其二。
  
   杀商君一个有什么用,要端就要一锅端,留着景监、王轼、车英这样的实权派,就敢这样残酷的杀害商君,他们真是不想活了,怎么着,也得清理干净了后患,控制了国君再下手,等那么久就不能再等一时。
  
  为了爽快一时就这么不计成本,不可思议。
  
  蠢!
  
  飓风过岗,万木蛰伏,只有“伏草唯存”。
  
  难道在冬天蛰伏,就是为了在春天被斩草除根?
  
  利令智昏啊!
  
  为人臣子者,不谋国而谋己利,是为国贼。
  为族领袖者,自肇祸而不保全,是为家贼。
  
  甘龙,老贼枭,你的精神腐烂的比你的肉体更快!
  
  谁愿意牺牲自己来成全他人呢?
  
  商君就是,甘龙的失败,一败于他的私心,二败于商君的公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腔热血,天地可鉴。商君的“身前身后,了无一事”不就为了成就后来不可一世的一代雄霸之国吗?最后,商君其实向甘龙点出这一点,甘龙默然,不知道是不是有所领悟。
  
  刑场上鲜血遍地,商君可以骄傲地说:“这里留下的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七.后会有期
  
   对于我来说,七一直是一个奇异的数字,所以非常喜欢使用它,当初使用它的时候,我一直觉得可能根本凑不足七章,可是,如今却觉得还是有很多话没有说。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
   千里送京,终须一别。
  
   真希望能够看到甘龙伏法,世族受戮的结局,可惜没有,沉冤昭雪,至少也能够大快人心,而这似乎变成了一个遥远的梦想。
  
   君知归期未有期。
  
   无论如何,世间已无商君。
  
   《大秦帝国-黑色裂变篇》让我见识到了两种伟大的品质,一是志向,二是人格,这是永远无法失去的,远远比金银财货更为重要。
  
   人无志不立,国无志便要灭亡;反过来,人有志,便能立,国有志,才能强盛。
  
  《大秦帝国》的故事在中国实在是一个很通俗的梦想,不过是富民、强国、吞吐天下,你能说今天的中国不是抱有同样的梦想吗?奇的是我们这个老大民族有这样一个最有生命活力的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在一个平台中发生壮大,互为补充,互相冲撞,以后数千年的发展都定鼎于此。固然以后从思想的角度讲本民族就此进了养老院,但是有这么一个热血贲张的少年时代真的是不错。
  
  开篇,秦国是一个险些被山东六国鲸吞的西方弱国,穆公时代的功业早已是昨日黄花,眼见得经过四世之乱,连守土都成奢望,这样的秦国和百年以后统合八荒六国的大秦帝国根本就是云泥之别,昨日之秦和明日之秦之间便有了无数的英雄故事,无非“世间事,在人,在志。”
  
  秦国雄霸六国的神话的开始并不是英雄的登高一呼,而是它的根基,那是在秦人的整体品质。俗话说,人穷则志短,秦人的志,奇在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折不挠,半是血气,半是硬骨。
  
  秦人誓言:“纠纠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这样的民志才是成就后来一切伟业的基础。
  
  小政在朝不在民,大政在民不在朝;
  
  民志赖于国志,而国家的志向又建立在民众一体的志向之上,两者是没有办法分开的。
  
  然而,从崇高堕落到低贱的速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这是后话了。
  
  人不可无志,但亦不可无格。人有人格,国有国格。
  
  君不见——不可思议的豪华与同样不可思议的肮脏比邻而居;
  君不见——堆积如山的珍宝和破灭无助的众生判若云泥;
  君不见——懦弱和狡诈被人钦佩,诚实经常被嘲弄。
  
  财货和权力从来不是令人钦佩的根源。
  
  商君具有伟大的人格,并且因此而带来了巨大的魅力,他一生所见之人不是他惺惺相惜的知己,便是视如仇寇的对手。
  他是一个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大陆的历史剧中见到过的人物,君子独立,落落磊磊,不依附于任何力量和势力,也不受任何束缚,他不仅仅是忠臣良相,他还是主君的朋友知己。他们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
  
  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商君本人高远清醒的智慧和克己节俭的生活给松柏下了新的定义,“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无论这种精神是否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出现过,这都是一种高贵的思想。
  
  商君的死是自愿的献祭,他本来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逃生,他可以躲避开尘世的喧嚣,远离政治的漩涡,在某一个地方潜心讲学,像他的老师那样。
  
  然而,他宁愿死,为了心中的信念。
  
  “所有最珍爱的东西已回天乏力。
  所幸你已见到光明。”
  
  
  
  商君,再见!
posted on 2008-12-25 11:37 曲洋 阅读(58) 评论(0)  编辑  收藏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该文被作者在 2017-05-15 11:09 编辑过
网站导航:
<2008年12月>
30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相对无言,落花流水
不期而至,清风故人

留言簿(6)

随笔分类(43)

文章分类(92)

相册

最新随笔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