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龙有悔

博客名:亢龙有悔 英文名:Sirius QQ:36533222

博客生活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聚合 管理
  402 Posts :: 141 Stories :: 716 Comments :: 0 Trackbacks

我的评论

共7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 房子--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未登录] 亢龙有悔 2008-05-06 15:59  
支持!!!
我现在也要买房了,新房我现在都不敢问,旧房现在也特别贵,我只能找特别远的地方,
re: 抵制家乐福! 亢龙有悔 2008-04-19 17:11  
@中华
我们普通人只能以抵制的方式,像西方施压!!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西方人不是很欣赏吗?
我们用你欣赏的手法反对你
我们地址家乐福,并不触犯什么法律!而且符合道德规范,我们为什么不去抵制呢??

那些反对抵制的人,你倒是提出一个解决方法啊!!

re: 抵制家乐福! 亢龙有悔 2008-04-17 13:09  
@中国人

正因此我们是平民,我们没有太多精力去管,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抵制!
re: 抵制家乐福! 亢龙有悔 2008-04-16 20:34  
@dzx
你为什么不骂西方那些地址中国货的西方人!
不知道你是天生的XX
还是叼着骨头的D
re: 清明[未登录] 亢龙有悔 2008-04-11 21:19  
我清明骑单车去廊坊去了,
re: 业余生活被看碟占据着[未登录] 亢龙有悔 2008-04-11 20:55  
好久没来博客园了,近来最单车运动感兴趣,一直想买辆山地,没事就上单车论坛
re: 219天,爹地给贝比取的名字 亢龙有悔 2008-04-08 20:04  
真有才
re: 大话河北城市 亢龙有悔 2007-10-24 10:54  
大名府、邯郸、安阳几个地区毗邻,自古就有很多朝代建都
殷商的殷都、朝歌、战国的邯郸、汉魏的邺都、宋金的大名府在文化传承上是一致的
中国的城市除了苏州城建城2000年外城址一直没有变化外,其他城市城址都有所变化,有个大点,有的小点
所以,安阳、大名、邯郸其实就是殷都—邯郸——邺都——大名府
re: 没有人一起喝酒了 亢龙有悔 2007-05-30 19:58  
你肯定不认识,我们单位一个同事老家黑龙江的
re: 五一在延庆龙庆峡拍摄的照片 亢龙有悔 2007-05-11 13:15  
呵呵,拍完了六节五号电池
re: 如何让administrator显示在Xp登陆界面 亢龙有悔 2007-05-08 13:28  
默认administrator帐户在欢迎界面不显示
这时你想想administrator登录,你可以同时按下alt+ctrl+del键
就会出现像win2k那样的登录界面,你输入administrator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以administrator用户登录了。
re: 汉族的发展和演变1 亢龙有悔 2007-04-02 17:10  
民族融合其实就是民族之间的血醒屠杀,最后大家都一样了,便融合了。其实就是各民族较量出了一个结果,运气不好的,或者弱的灭亡了,剩下的主动的融入了对方,不融入也要灭亡。被迫融合才是融合最基本的路子。五胡乱华就是典型的例子,其中的四胡在相互的屠杀中毁灭了,或者彻底消失了,消失的路子有两个,其一,被杀了,其二,为了活命主动的融入了其它民族。主要是几胡相互融入。汉族也有融入胡人的情况。最后剩下了,最后一胡,鲜卑族,更主要的是汉族,两者在斗争,依然没有停止。不论汉族或者鲜卑族总要消失一个的,最后鲜卑人最终失败,随着隋朝的建立,鲜卑人彻底失势,灰溜溜的融入了汉族。民族之间杂居在一起,只会产生矛盾,往往会导致流血冲突,最终的结局要消失一个,剩下一个。这是普遍的民族之间的杂居规律。中国历史不止一次的证实了这个必然规律。
民族融合的另一失败例子,就是回民与汉族的例子。随着蒙古人来到中原的色目人,享受着二等人的待遇,在中原定居了下来。色目人来到中国的一般是男人,那时汉族人地位最低,可以轻松购买汉族女子,作为自己的妻子。因此,从第一代后代开始,就拥有50%的汉族血统。到了明代,优势地位取消了,与汉族平等了。与汉族通婚的比例大概更大了,并且明朝政府曾经有过色目人必须与汉族人通婚的命令。这个命令的目的,大概是为了融合色目人,使其与汉族同化。300年的明朝基本没有出什么问题,明朝大概自己以为同化了色目人,从血缘上确实可以认为色目人被同化了,因为长相已经与汉族人没有多大差别了。(色目人之所以称为色目人,在于眼睛与汉族人颜色不一样。)而文化依然是色目人带来的文化,因此,汉族人把这些与自己长相基本没有多大差别,而文化上有很大差别的人称为回民或者回回。把他们信的教称为回教。确实这些回民在血缘上至少有80%的汉族血统。文化上主要是回教文化。与汉族普遍文化有很大差别。虽然经过明朝300年的强力融合也没有融合成功,又经过清朝200年的融合依然失败。500年没有融合掉回民。到现在差别依然很大,没有任何融合现象。汉族与回民虽然经过近700年时间的亲密接触,依然没有任何融合现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一例。有人说,藏族与汉族交往的时间更长,不也没有融合吗?光靠交往是不行的,需要相互杂居,既亲密接触。如果两个民族之间几百年时间亲密接触也没有融合,那么未来就很难再融合了。从世界上看,犹太人也是一个例子, 犹太人在血统上也没有与当地人融合。与中国的回民类似,是宗教因素,在决定着这种现象。可见,非原始宗教的魅力是极大的,人一旦信仰具有不可逆之特点。基本可以判断,汉族人与回民是不可能在融合到一起了。也就不要在指望相互融合了。
但是不同民族杂居在一起,必然会出现相互的矛盾。这种矛盾就是民族矛盾,民族矛盾是容易让人失去理智的,而失去理智会导致民族矛盾加深,常常是无缘无故的矛盾加深。最后引起血醒冲突,并且往往一发而不可收拾。民族之间的灾难就是这样产生的。五胡乱华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民族杂居必然会引起民族矛盾。民族矛盾有可能导致民族之间互相的屠杀。中国的外国的历史都不止一次的显示了这个可能,这个现象。

汉族与回民相互充分杂居,长时间不能融合到一起,不能变的没有差别,依然相似两个民族,必然会有相互的民族矛盾。有时会酿成民族屠杀。并且确实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再一次证实了民族杂居的可能悲剧。19世纪陕西及西北的回汉民众之间的相互屠杀, 是回汉的大悲剧。其实就是民族杂居的悲剧。回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为什么发生在西北呢?原因就是那里的回民比例大,回民的比例一般可达30%左右,在达到这样的民族人口比例的地区,一般要发生民族屠杀。原因是杂居的民族之间,双方的比例越接近1比1,相互接触的可能性就越大,矛盾就越多,并且,都相对自我感觉有力量,这样民族屠杀的可能性就大了。那些回民小于10%的地方,一般很难发生大规模民族屠杀现象。这也必然的。虽然民族杂居可以导致民族矛盾,但是,一般是如果是其中一个民族占有绝对优势,另一个人口较少时,相互之间虽然有矛盾,但很难激发出大规模的民族之间的屠杀。两个民族之间的人口越接近,危害越大,一般如果一个民族人口在20%以上时,就处于危险境界了。是需要认真防一防了。
re: 汉族的发展和演变1 亢龙有悔 2007-04-02 17:08  
八、当代汉族的形成过程

1.金元清的汉化
金建国初期女真族有60万人口,后来入主中原的女真人有40万人,而1207-1223年全国人口1.254亿,其中金国治下的汉族人口有4200万,金国治下的华北女真族100万,金国治下的东北女真族100万。 女真人不事耕作,金政府为了女真人的生计不断掠夺汉人的土地送予女真人,使有金一代民族矛盾始终尖锐,金灭亡后,汉族人怀着对金人满腔仇恨,将残留在华北的女真人无论男女老幼统统杀死。很难想象当时对女真恨之入骨的汉族杀之惟恐不及,居然会跟女真通婚! 蒙古帝国时期,北亚人种蒙古族人口不到150万,散布于亚欧大陆,而进入中原地区不会超过50万。1351年元朝的南方人口5800万,北方汉族人口有3830万,蒙古族色目族100万,北方汉族对蒙古族完全是压倒优势。元亡后,朱元璋对留在中国土地上的蒙古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云南的蒙古人吓的改了自己的民族属性,几百年来不敢说自己是蒙古人。说南北朝时有民族的融合倒还说的过去,因为虽然在民族仇杀中羯、匈奴、氐、羌整个民族在中国被杀绝了,但是鲜卑族的的确确融进了汉族。但是在宋元时代,胡汉矛盾比抗日时期的中日矛盾要尖锐十倍,纯粹是民族间的一场血腥大屠杀,根本没有民族融合的条件。虽然胡人在战争初期取得主动,但是由于胡人意志的退化,胡汉人口对比的悬殊,胡人政权最终灭亡,并且在灭亡后遭到了汉民族报复性的血腥大屠杀,留在中国本土的胡人基本上被杀。 满族是金政权进入中原后留在东北故土的女真人的后代,到了本世纪,基本上汉化,但在户口上仍不被承认为汉族,满人的血液没有融进汉族。 另外,元朝进入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的后代今天在户口本上分别属于蒙古族和回族,虽然他们都汉化了,但因为血缘不纯问题仍不属于汉族。 相对人口总数庞大的汉民族,在汉朝以后,异族混入了今天汉族的成分要远远多于汉族混入异族的成分。

2.明初大移民
入宋以来到明初,华北平原经数百年战乱,人口大量亡徙。祸不单行,1350年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陷入一场空前的瘟疫(鼠疫)之中,华北平原人口进一步损失。1381年,河南土著人口是189.1万人,河北土著人口是189.3万人,而山西土著人口却达403.045万口。朱元璋决定从山西移民填充华北平原,其中移民河南93万人,移民山东121万人,移民河北41万人。据曹树基研究,河北省移民后的人口比例:永平府(治所今卢龙)的土著只占38.55%,河间府的土著占48.6%,广平府(治所今永年县)和大名府土著占48%。据葛剑雄《中国移民史》,河南省移民后的人口比例:彰德府的土著占71.8%,卫辉府、怀庆府、开封府的土著占50%,河南府的土著占79.1%,南阳府的土著占44.6%,汝宁府(治所今汝南县,汝宁府比现在驻马店的管辖范围大)的土著占 76%。 据葛剑雄《中国移民史》,山东省移民后的人口比例:东昌府土著(今聊城)占18.5%,兖州西部土著占30.8%,兖州东部土著占85.8%,济南府的土著占67.5%(移民以山西、河北为主),青州南部土著占69.4%(移民以山西、江苏为主),青州北部土著占 74.4%(移民以河北为主),莱州府土著占84%,登州府土著占71.2%。北京城1368年有80万,徐达进北京时只剩下1.2万人,于是朱元璋将移民迁入北京,据曹树基研究,移民后北平府土著比例只占9.8%。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又把华北推向战火之中。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从南京移民北京87.5万人,从山西移民顺天府39.5万人。我们这里重点谈一下山西人,因为山西南部人是华北平原大部分汉人的祖先。山西南部自古与洛阳一起并列为华夏族的核心。汉末,南匈奴被曹操分成五部,左部居今汾阳,右部居今祁县东南,南部居今隰县,北部居今忻州,中部居今文水。西晋时,塞外匈奴大量内迁,总数在30万以上。羯族随匈奴迁入山西,集中于上党的武乡(今榆社北),被称为“匈奴别部”。鲜卑族集中于代县、大同。这些内迁胡人都不在山西南部的中原文化区。五胡乱华时期,匈奴刘渊建都于平阳,亡国后山西的匈奴人被残杀、逃亡、被强迁往他乡,没有人留在山西。北魏时期,大量高车、库莫奚人迁入大同。但是迁入大同的人后来基本上都迁入了洛阳(108万 汉胡混合人)。元朝时期,从黄河以南迁入大量移民到山西。大量蒙古人迁移到大同和朔州。由此可见,明初大移民中的山西南部人,他们是纯正的华夏贵胄 ,非胡汉杂种。

九、南方汉族的形成过程
1.北方汉族取代南朝百越南蛮的主体民族地位
在秦岭淮河和北南文化线(通州县东-南通市东-长江-靖江县北-长江-镇江市东-丹阳县西-金坛县西-溧阳县西-溧水县南-高淳县北-安徽省黄池-方村-峨桥-钟仓北-铜陵县西南-铜陵市东-大通-马牙桥-高坦-牌楼-瓦垅-长江-莲洲-石牌-二桥-怀宁东-金拱-唐湾-主簿-鹞落坪-湖北安徽省界-黄湖官湖龙感湖南岸-望江县南-华阳-香口-马垱-彭泽-湖口-九江市东-九江县-范家铺-湖北江西省界-武穴南岸-长江-黄石-大冶北-梁子湖-渡普西-长江南-白螺-洪湖西岸-潜江南-江陵-秦市南-调弦口-石首-黄山头东南-湖南省官垱-安乡县西保和堤-澧水-益阳西北军山铺-官庄-七甲坪-松柏-里耶-湖南省界-尧市-江口北-花桥北-龙头庵-小横垡西-新建-中方-楠木坪-漠滨-湖南贵州省界-广坪西-响水坝-靖州县-溪口-广西省堂坊-百里村南-安和南-灌江源头-黄关-湖南广西省界-清江桥-渡水-高木塘-塘田市-花桥-高溪市-大忠桥-阳明山-金陵-欧阳海-郴州苏仙区-上渡西-大源-栗源南-湖南广东省界-莽山西-连州县-连南县-连山县北永和-大宁-桂岭-里松-贺州北-望高-钟山北-牛庙-沙田西-步头西-黄姚-昭平县-文圩-头排-罗秀-黄茆-东乡-桂平西山-石龙-古樟-石牙-武宣-黔江-大湾-龙岩-迁江-加方-古零-仙湖-甘圩-丁当-坡造-海城-朔良-永乐-阳圩-坡洪-印茶-南圩-那桐-中东-屏山-全茗-大新-新和-雷平-那岭-硕龙)之间,自秦汉以来都有大量汉族移民。

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西晋永嘉元年至南朝宋泰始二年的150年里,这次移民高潮形成了三大支流。其一为“秦雍流人”(陕西甘肃以及山西一部分)到达的地点是洞庭湖流域;其二为“司豫流人”(河南以及河北的一部分),到达的地点是鄱阳湖流域;其三为“青徐流人”(山东以及江苏安徽一部分),其到达的目的地是太湖流域。 这次移民使北方方言与南方方言的分野超过秦岭淮河一线并成为吴、湘两大系南方汉族的基本源流。南迁的流民计90万,约占刘宋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苏皖二省就占移民总数将近一半,江苏有些区段呈高度集中状态,今南京以东至镇江一带北方侨民甚至比当地土著居民还要多。由于迁徙时间集中,侨寓地区集中,侨居方式又多是聚族而居,因此北方方言必然要对土著方言发生冲击。一方面使宁镇以西北地区奠定了江淮官话的最初基础,另一方面,又使镇江以东原有的吴方言受到影响,失去一些原有的特征。 楚人在战国时期半华夏化,自大量中原移民到达湖北,汉族移民数量开始超过当地楚人数量,江北楚人彻底汉化,湖北地区开始操一种汉语方言,这是西南官话的雏形。第二次大移民发生在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在太湖流域,人口也有显着增加,吴县移民可能占到全县户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增加还引起政区的增置,分润州(今镇江)置升州(今南京)、又分宣州置池州。在江西,移民数量也很大。赣东北的饶州户数净增四倍之多、洪州增三分之二、吉州增五分之一。由襄州沿汉水南下经郢、复至鄂,诸州户口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连移民路线都斑斑可考。这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在洞庭湖地区,奠定了西南官话的基础。 到达江湘者,则产生了新湘语的萌芽。 江西北中部则出现赣客语的共同源头,将吴语区与湘语区隔开来。唐末黄巢起义使部分人移入闽赣山区,为客方言的产生准备条件。第三次大移民发生在北宋靖康之难至蒙古入主中原之时,其中最重要的是靖康元年(1126年)至绍兴十二年(1142)间的移民。移民总人数500万,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当然最高度集中是在杭州城里。这样集中的移民对语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杭州与苏州都一度出现杭音与北音,苏音与北音对立并存现象。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化,苏州的北音已经消融,但杭州的北音因移民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而顽强保留到今天,故杭州城里从明朝至今一直是吴方言区里的一个特殊的方言岛。 因此次移民散布面比前两次要宽,除苏南浙北以外,对各地方言特征的影响不如前两次深刻。但具有特殊意义的是客家方言的逐渐形成。闽西、赣南的移民部分更迁往粤东北地区,于是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因为与北方方言隔离开来,成为客方言形成的良好地 理环境,并在日后使梅县成为客方言的中心。 第三次大移民还造成西南官话向广西的传播。

元代以后,自北而南的大规模移民活动不再出现。东西向移民最重要有以下两桩: 江西向湖南移民从五代开始直到明清之际,持续七八百年之久,使湖南原有的湘语发生质的变化,由近而远带上程度不同的赣语特征而湘东地区可以算作赣语范围。 福建向广东、海南移民大致也从五代开始。福建山多田少,在中唐以后又接受大量北方移民,如闽南的泉州元和时期比天宝年间户口多出50%,因此人口过饱和现象很快突现,向广东移民不可避免。首先向邻近的潮汕地区迁移,而后向西扩散,越过珠江三角洲(因为这里早已由操粤方言的汉人所开发),进入粤西南沿海地带到雷州半岛,再到海南岛。也有直接来到海南 的,那往往是经商失败的闽人。在两宋之际与宋末金、元相逼之时,更是大量涌来。从地方志和族谱记载来看,福建移民的原籍多是兴化(今莆田、仙游)、泉州、漳州人,他们将莆仙方言与闽南方言散布在海南岛和广东省两端的近海地带,并在珠江三角洲留下了一些闽方言岛。 历经汉、三国、南朝、唐宋1500年的汉族中央政权统治,楚汉战争、黄巾之乱、靖康之难时期,又有大量北方汉族移入,巴蜀人与汉人逐渐融合,开始操汉语族蜀语支。南北朝时期,几十万僚人(百越)入蜀,融入汉族,所以很多四川人身高比较矮概与此有关。宋蒙巴蜀地区的酷烈攻防战持续了50多年,四川人口相对于南宋锐减了80%以上,剩下不到100万人。元末四川人口恢复到200万人,随州人明玉珍率20万湖北人进入四川,与元军大战10 多年,川人(不含明部)剩下不足70万人。洪武年间,以麻城为代表的湖北人大量迁入四川。明末清初,四川的兵燹战乱连续长达三十多年,如张献忠、明、清、三藩等,川人不足60万人,于是“湖广填四川”出现了,四川的外地移民占了总人口的80%。所以四川话就是湖北话为主、涵合当地土著的蜀语支语言而形成的,属于西南官话。元、明两代及清初接连不断向云南、贵州地区派去大量军队,实行屯田制度。包括随军家属,四百年内,移入云贵地区的人口达百万之多。清代中期,在四川人口逐渐增加以后,又有大批移民在政府鼓励下迁到云贵地区。两次移民使云贵地区的汉语方言纳入西南官话的体系中,但与四川湖北方言又不尽一致,某些地方带有江淮官话的特征。在秦岭淮河和北南文化线之间的汉族血统有90%,这里的汉族无疑属于北方远东人种。于越国被半华夏化的楚国灭掉后,越人南溃,湖北楚蛮涌入吴越地区;后来由于北方战乱而南逃上海-苏南一带的中原汉族人逐渐增多,超过了当地吴越;湖南是汉族与大量江南楚蛮(长沙蛮,苗瑶畲族祖先)杂居;江西则是北宋汉族与江南楚蛮、山越等百越杂居。由于江浙、湖南、江西的汉族人是北方远东人种与南亚人种的混血,所以属于南方远东人种,而这里未汉化的百越后裔(苗瑶畲族)则属于黄种人南亚人种。被藏缅化的百越(彝族)也属于南方远东人种;日本的“底脯”成分是70%的通古斯族和30%的百越南岛族,属于南方远东人种。
re: 汉族的发展和演变1 亢龙有悔 2007-04-02 17:08  
2.百越的汉化

虽然三苗被夏朝打败退出中原,但百越人还广泛地占领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方,百越属于黄种人南亚人种。一直到东晋,广大的中国南方还都是百越语言的天下,汉族在这里绝对是少数民族。古越人使用铜剑、铜鼓,擅长造船操舟,奉龙蛇为图腾,剪发文身、错臂左衽,有打牙习俗。五胡乱华、大批汉族南下,初步改变了中国南方以百越为主体民族的种族状况。古越语是一种胶着语,它不像汉语那样一字一音,而是合多音胶着而成,百越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楚民族血统上是华夏、藏缅、苗瑶的融合(湖北)或者就是苗瑶(湖南、江西),灭吴越后东楚民族血统上则是楚民族与百越的融合。楚人尊凤,其次崇拜龙。楚语是一种汉语、藏缅语、苗瑶语的融合,楚国文字采用稍加改造的中原汉字。后来随着与中原交往的加深,楚民族逐渐华夏化,楚语逐渐演化为今日湘语、吴语,楚语与江淮汉语融合形成赣语。

扬越顾名思义扬水(发源于荆州东流于潜江入汉水)东南的百越,可能属于三苗后裔苗瑶族,他们广泛分布在今湖南省江西省全境、湖北省东部。其中今鄂州市的鄂国、今江西余干县的干国最为著名。全部扬越地区最后都被楚国征服,但他们的语言苗瑶语仍然于独立于楚语。但随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原地区的扬越人逐渐被楚人同化。退居山区的扬越人号称山越,后来被吴国孙权征服,逐渐汉化。

濮人属于百越一支,居住在江汉平原西部,参加过武王伐纣,一直到周朝势力都压过楚国。公元前700年被楚国灭亡,一部分逃到广西,称西瓯、骆越,一部分逃到贵州云南,称僚。庸人属于藏缅语系,居住在今竹山县,也参加过武王伐纣,前611年被楚国种族灭绝。卢戎属于藏缅语系,居住在今南漳县、宜城县,也参加过武王伐纣,前690年被楚国灭亡,逐渐融于楚民族之中。盘瓠蛮居住在今湖南中西部,后来分散演化为长沙蛮、武陵蛮、五溪蛮、傒。长沙蛮武陵蛮又逐渐散居演化为苗瑶畲三族,畲族居于福建、广东东部,瑶族居于湖南、广西东部、广东北部,苗族居于湘西与贵州等地。 唐王朝于福建畲族地区设置漳州、汀州。 宋代瑶族有几大聚居区:一是现湖南省中部的梅山地区,宋朝派章敦开梅山,瑶族有的向湘南及广西等地迁徒,有的就留在当地逐渐被同化于汉族之中;另一个在今湖南南部、广西广东北部山区。从1045—1047年经多次战斗,瑶族接受朝廷封给的峒主、银青光禄大夫等官职。五溪蛮因其地有雄、樠、潕、酉、辰等五溪而得名,是今沅江上游。原来主要是百越民族,后有藏缅族群巴人(土家族祖先)迁入,形成多民族杂居局面。北江蛮首领为巴人彭氏。南江诸蛮自辰州达于长沙、邵阳,首领为舒氏、田氏、向氏,三姓首领互相攻击,朝廷利用其连年战争,治下百姓都思归化的心理,于1072年派章敦招降。傒人分布以湖南为中心,向东扩散到赣水,向南延及韶关,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唐朝时期融于汉族。商周时期,今浙江南部、福建居住着百越的一支---闽,后来于越民流亡闽地,二者融合为闽越。 楚灭于越后,越王大儿子摇占浙江,称东海王,二儿子无诸占福建,为闽越王。前223年秦派大将王剪灭楚。秦始皇统一天下,无诸与摇被废为君长,以其地属置会稽郡、闽中郡(福州市)。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闽越无诸和东海王摇率越人跟随鄱阳令吴芮参加亡秦斗争,其后又辅佐汉朝击溃项羽。前202年刘邦立无诸为闽越王,统辖原闽中郡故地;前192年,立摇为东海王(东瓯王),建都温州市。前154年吴王刘濞反汉,东瓯王受汉指使杀濞于丹徒。濞子子驹逃亡入闽越,唆使闽越王出击瓯,前138年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求救于汉,刘彻令庄助发兵援东瓯,兵未至闽越即退兵而去。东瓯王恐闽越再来攻,迁其众4万多于江淮之间,故地为闽越王所占。前135年,闽越王乘南越武帝赵佗新死,发兵攻南越,汉武帝乘机进攻闽越,闽越王之弟余善杀闽越王郢,向汉称臣,无诸孙丑被封为越繇王,余善被封为东越王。前112年南越相吕嘉反汉,被汉军攻灭。次年,东越王余善起兵反汉。汉以越衍侯吴阳劝降余善,余善不听,退守福建省浦城县,尚有甲兵数十万。东越建成侯敖与繇王居股合谋,计杀余善,献于汉军。因而,繇王居股被封为东成侯,建成侯敖被封为开陵侯,越衍侯吴阳被封为北石侯,东越将军多被封为无锡侯等。汉武帝以闽越地险阻,多反复,易为患,故徒其民于江淮间,福建之地遂虚。实际上尚有一部分闽越人隐匿于崇山峻岭之中,前85年,汉昭帝置冶县(福州)统治之。山越基本上是依阻山险而居的越人,分布于三国吴属的丹阳(宣州)、会稽、新都(黄山)、建安(福建省建瓯县)、豫章(南昌)、鄱阳(上饶)、庐陵(吉安)诸郡及魏属的庐江郡等地。孙吴政权为了扩大兵源、增加赋役,频繁镇抚山越。238年平定山越,并收之为吴国士卒 。山越人逐渐与汉族融合,成为今天赣人、徽人、江淮人、吴人、闽人的血液的一部分。吴国孙权在福建置建安郡(今建瓯),所辖东安县即今天闽南的同安、南安,汉族人开始少量移入闽南。永嘉之乱后,中原汉族大量逃入闽南,成为福佬人最早的基础。510年梁置南安郡,管辖今泉州地区。唐朝时,闽西南畲族起义,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000多河南兵前往镇压,并就任漳州刺史。入宋以来,中原汉族移民继续南迁入闽南,当地的闽越族在人口上被汉族超过,逐渐失去本民族特征,汉越二族融合成福佬人。福佬人由于向外移民,成为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台湾的主体民族。吴国对闽北五次用兵,数十年经营,巩固了统治,部分汉族人开始定居福州。西晋初置晋安郡,治所福州,特别永嘉之后,大量汉族入闽北。南朝时期,入闽汉族继续增加。唐末,王潮率领大量光州固始人入闽,并建立闽国。汉族人开始超过当地的闽越族人,汉越二族逐渐融合为现代意义上的福州人。福建人的汉族血统充其量不超过60%,这注定了福建人有更多的百越特征,属于黄种人南亚人种。

商周时期,今桂粤湘交界处居住着百越的一支---苍梧。公元前230年,一部分苍梧南迁到珠三角,改称南越;一部分西迁到广西大瑶山,演变为侗族。今越南北部、广西大部、广东、海南岛居住着百越的另一支---骆。公元前206年,骆分化为西瓯、骆越。西瓯居住在以贵港为中心的柳江-郁江流域;骆越居住在越南北部、南宁为中心的邕江流域、雷州半岛、海南岛。汉末,西瓯演化为乌浒、骆越演化为俚僚。 秦始皇平定岭南,于今广西东北部的西瓯地置桂林郡;于今广西西南部、越南东北部、海南岛儋耳的骆越地置象郡,于今广东省东北及中部一带的南越、扬越地置南海郡。但越人不降,散处原野树丛坚持对抗。秦军粮食乏绝、士卒劳倦,加以夏日暑热、霍乱痢疾流行。越人采用夜间突袭的方法,使秦军大败。于是秦始皇以任嚣为南海尉、赵佗为龙川令,领因罪被流放的犯人等5万之众,留守岭南,并从中原征调1.5万名未婚女子,使之与守戍将士成婚定居,繁衍后代,这是古代中原人口向岭南地区规模较大的一次迁徙。从中原迁来岭南越地的壮年男女,男子披甲从事征战的军事生活,妇女担负繁重的后勤工作,苦不聊生。同时,秦始皇还从中原地区强迫大量劳动人民迁来岭南,与越人杂居共处。从中原地区迁来的百姓,是最早的大批移民,构成了岭南最早的汉族居民。有的也融合于越人之中,成为越人的一部分。

前210年,陈胜、吴广起义。南海尉任嚣死后龙川令赵佗代行南海尉事,诛杀秦官,绝道聚兵自守。前207年,赵佗击并桂林、象郡,建南越国。赵佗以财物结纳相邻的闽越、西瓯、骆越诸部,使之成为自己的属地,造成东西万余里均遵奉赵佗政令的局势。赵佗尽管出身今河北省定州市,但接受越人风俗习惯,完全以土著越人的首领自居。赵佗发兵攻长沙王吴芮,未能取胜。前137年,赵佗去世,寿逾百岁,孙赵胡继位。前135年,闽越王邹郢攻南越,赵胡要求汉朝干预。邹郢弟余善刺杀郢,使汉罢兵。前122年赵胡病卒,葬于今广州市越秀公园西边,太子婴齐继位。前112年婴齐亦卒,婴齐在长安时娶樛氏妻所生之子赵兴即位。南越三代老臣、丞相吕嘉原为越人首领,主张保持南越独立,带兵攻杀樛氏、赵兴与汉使少季。随即立赵建德(婴齐在赴长安之前,娶南越女子为妻所生之子)继位。前111年,汉军攻入广州,赵建德与吕嘉被杀害。接着,桂林监居翁谕告瓯、骆40余万口归汉。汉武帝在越地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崖、儋耳诸郡,郡下均设属县若干,纳入直接统治之下。 五胡乱华以后,南迁汉人亦不断增多,但数量上远不及土著,被土著同化。到了唐朝,乌浒演变为黄峒蛮。黄峒蛮因黄氏首领居住黄橙峒而得名,聚居在今广西的靖西、百色、田阳、田东等县境。742年黄氏强盛,攻击附近的韦、周等氏,雄踞十余州,至756年首领黄乾曜自号中越王,分封桂南王、拓南王、南越王、镇南王等称号,拥众20 万,影响数千里。758年黄乾曜等被官军所杀。794年黄峒首领黄少卿又攻邕州,807年黄少卿曾一度归顺唐王朝,被授为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县)刺史,其弟黄少高为有州刺史,但不久又称雄独立。黄峒蛮的各个集团长期以来对于唐王朝就处于这种“叛服不常”的状态之中。黄峒蛮到了宋代演化为僮族,有依、黄、莫、韦、周等大姓。自唐代建立羁縻州峒,宋代一依其旧,所设羁縻州、县、峒以在广南西路邕州左右江一带为最多。依氏主要居住在安平、武勒、思浪、七源等州;黄氏主要居住在安德、归乐、归城、田州等州;莫氏主要居住南丹等州。僮族逐渐发展为现在的壮族。

南越俚人住在山洞、部落十余万家,首领洗氏,称雄一带。南梁州刺史洗挺,曾持强侵掠近邻,得其妹洗夫人的规劝,怨隙渐息。洗夫人后嫁高凉(阳东县)太守汉人冯宝为妻,参预政事。洗夫人辅佐丈夫冯宝,儿子冯仆,一直与南朝梁、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当岭南发生动乱之际,洗夫人亲自披甲乘马,巡抚诸州,为隋朝稳定岭南作出了努力。洗夫人之孙冯盎被隋朝拜为高州刺史。 南朝时期,南迁汉人的有势力者成了土著渠帅,如冯氏,宁氏、黄氏、陈氏,对汉语与土著语的结合起了重要作用;今粤语次方言分布区域,与之有一定联系。如高阳话分布区域,主要是冯氏活动范围;钦廉话分布区域,主要是宁氏活动范围;邕浔话分布区域,主要是黄氏活动范围;而广府话分布区域,则主要是陈氏活动范围。初唐至盛唐,渠帅的势力仍相当强大,其时岭南是双语区:汉语与土著语同时使用。

安史之乱后,岭南道的广州因北方汉族迁入,人口增加了75%,珠三角的南越逐渐汉化,产生了中原汉语与土著语的结合物----广府话。1127年到1279年的150多年间,北方汉族南迁岭南绵延不绝,多以韶关东北南雄县为第一站再进入珠三角,移民在人口上超过了土著的汉族和越族。广府话进一步吸收中原汉语、使自己与汉语更加接近,一种汉语方言- --粤语开始普及流行,汉族彻底同化了越族,广府人形成。元代开始,广府话开始与中原汉语分道扬镳:北方话将中古声韵向口腔前演变,造成前声母、前元音发达,而广府话则将中古声韵向口腔后演变,造成后声母、后元音发达;北方话对古声调进行归并,而广府话对古声调续行分化。两广汉族有更多的南越族血统,属于黄种人南亚人种。越南族、傣族、老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黎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拉珈族、仡佬族等百越族群的成员也是黄种 人南亚人种。

3.总结
我国古代的民族迁移分两种:阿尔泰游牧民族(胡人)迁入中原;中原汉族迁入南方。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少数融入多 0⒍ ┟褡逋ǔR郧渴迫肭终叩纳矸萁 胫性 侨耸 浅I伲 ǔV挥斜狈胶鹤迦丝谑 陌俜种 簧踔粮 伲 幕 弦埠苈浜螅 饩龆 怂 遣豢赡芏员狈饺酥趾陀镅圆 蟮挠跋?小的影响在所难免)。最终,他们从种族上、文化上和语言上都融入了北方汉族。就象一滴墨水掉入一盆清水中,影响甚微。例如,满族统治中国近三百年,比此前所有游牧民族统治时间要长,且最终大多融入汉族,但满语对汉语影响很小,我们至今读明代人写的白话小说,如三言两拍、水浒传等,不觉与现代汉语有大的差别。中原汉族的南迁人数较游牧民为多,但仍然少于当地土著人(百越)。越人种植水稻,能供养大量人口,文化上也优于阿尔泰游牧民族,而南迁的汉人也并非一下涌来,而是一波一波,这样一次进入南方的数量更少。但他们虽然人数较少,却掌握了先进的技术(铁器)和文化,在文化上处于强势地位,这样互有所长的两个种群相遇,影响是互相的。结果是:在不同的越族地区,成长出了不同的南方汉族和对应语言,特点是:文化上被汉族同化,从此成为汉族,血统上和语言上保留了大量越人的特征。这就象一小杯红墨水和一大杯蓝墨水想混合,最终是一种新的墨水。需要说明的是,“百越”是司马迁对所有南方种群的统称,实际上,由于南方地域广大,丘陵广布,交通闭塞,不象北方大平原容易交流,“百越”之间从种族、文化、语言各方面差异巨大,根本不是一个民族。南迁的北方汉族和彼此差异巨大的不同越人融合,产生了南方不同的汉人种群,而他们之间原来就很大的语言差异也基本保留了下来。所以结论是:无论种族、语言,北南文化线以北的北方人较南方人对古代汉人的继承程度更大。汉代,华夏族与边缘蛮夷融合成汉族,汉族形成(从此绵延至今)。隋朝时,鲜卑族融入了北方汉族,形成北方新汉族。北方新汉族与汉代汉族文化上、血缘上一脉相承,没有太大差别。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种的民族,只有相对纯种的民族。北方汉族人还是相对纯正的古代汉族的后裔。

附:几个皇帝的出身与血统
刘执嘉是刘邦的父亲,妻王含始。楚元王刘交是刘邦的弟弟,刘裕是刘交的后代。自公元91年匈奴进入山西定居以来(匈奴女子少且丑),不但与汉族公主通婚,也大量与当地汉族平民女子通婚。著名的蔡文姬即嫁给了匈奴的单于。到了公元317年,与汉族混居了226年的匈奴人已有大量汉族血统,但是由于其居住相对集中,文化上仍然是匈奴之风,汉习沾染甚少。所以十六国时期灭亡西晋的刘渊的母系祖先很可能多为汉族。东汉渤海太守高洪,居渤海修县(今德州北部河北景县),为当时望族,子孙传衍甚多。高 洪的四世孙高褒为太子太傅。高褒的孙子高承为国子祭酒。 高欢祖籍渤海,六世祖高隐,为晋玄菟太守。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世仕慕容氏。 慕容宝战败,高湖率众归魏,为右将军。湖生四子,第三子谧,仕魏,位至侍御史,因犯法被迁移到怀朔镇(今包头固阳县)。高谧生高树,高树与韩氏生下高欢,高欢自幼在姐夫鲜卑人尉景家中长大,习俗已完全鲜卑化。高欢娶鲜卑贵族出身的娄昭君为妻。婚后高欢方才有钱买了马,成为怀朔镇队主,后转任函使,往来怀朔镇与京城洛阳之间达六年之久。525年,北魏柔玄镇(内蒙兴和)杜洛周在张家口一带起兵反魏,高欢参加了起义军,不久高欢又投奔怀朔镇将葛荣领导起义军。次年,高欢与死党尉景、段荣等叛离义军,投奔尔朱荣,并很快赢得尔朱荣的信任,取得亲信都督(尔朱荣卫队长)的职位。在尔朱荣率兵镇压六镇义军时,高欢变本加厉,利用过去与义军中的关系,混进义军队伍,说降义军中七个称王的将领及万余众归顺尔朱荣。尔朱荣提升高欢为第三镇民酋长,后又提拔为晋州 (山西临汾)刺史。

四世纪末期,鲜卑拓跋部异军突起,联合其他部族,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魏初共有46个部落,其中鲜卑化的匈奴独孤部地位显赫,它世代与拓跋部王室联姻,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硅的祖母,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皆为独孤氏。独孤信的祖先伏留屯曾任部落大人,是魏初最重要的官员之一。到独孤信的祖父俟尼时,俟尼举部迁往武川,在北塞防戍边隘。当时北魏在其北面沿边要害之处设六镇,镇将全由鲜卑贵族担任,俟尼便是其一。俟尼辞世后,由独孤信的父亲独孤库继任部落酋长,独孤库的妻子费连氏也是贵族出身,502年他们的儿子独孤信出生。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南迁的鲜卑贵族们迅速汉化,鲜卑姓独孤被改姓刘。而仍留在北方驻守边防的鲜卑贵族们则因远离都城,受汉化影响小,依然保持着鲜明的鲜卑旧习:姓胡姓,说胡话,着胡装,崇尚武艺,聚部而居;他们逐渐被淘汰,地位骤降,身份沦落。独孤家族亦是如此。524年,六镇起义爆发,独孤信只得随其家流徙到定州(今河北定县)。不久,起义风浪又波及到了河北。葛荣在定州的左人城(今河北唐县)率军起义,为免遭杀戮,独孤信被迫加入义军队伍中,成为葛荣的部下。528年,尔朱荣杀葛荣,收降独孤信。北魏末年,高欢唆使关西将领候莫陈悦谋杀了拥兵关陇的贺拔岳。坐镇荆州的贺拔胜忙命独孤信入关接任贺拔岳的职位,招抚余众。到地方后后得知岳部将士们已推举字文泰作了统领,于是,返回荆州。高欢在朝中掌权,孝武帝只得西逃长安投靠宇文泰。贺拔胜也投奔宇文泰。于是,高欢另立孝静帝,自己执掌朝政,史称东魏;宇文泰则鸩杀了孝武帝,另立文帝,史称西魏。二者分别以怀朔系军阀集团和武川系军阀集团为靠山,开始了十多年的对峙。

东魏占领了荆州,独孤信以杨忠为先锋又为西魏夺回了荆州。但后来寡不敌众,被迫返回长安。后来因对内对外战争的军功,独孤信被拜为西魏大司马,最后被封为八大柱国将军之一。赵贵因当初首推宇文泰代统贺拔岳的余部有功,也被封为八大柱国将军之一。

宇文泰的正配夫人冯翊公主生嫡子宇文觉,立为太子;宇文泰的姚夫人生庶长子宇文毓,宇文毓之妻恰好是独孤信的长女。宇文觉即位时,年仅15岁,一切大事均由宇文护裁夺。557年,宇文护为巩固自己的势力,杀害了赵贵和独孤信。独孤信随贺拔胜西奔宇文泰后三十出头,娶妻纳妾,养了六子七女。六个儿子全是正妻郭氏所生。几个女儿都很漂亮,长女嫁给宇文毓;四女嫁给李虎的儿子李闼(昺?),生下了李渊;七女独孤迦罗嫁给隋文帝杨坚,生下杨广兄弟。

杨坚出身弘农华阴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后汉书》“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廉官)的后裔。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後,内部便出现了分裂:中原洛阳的人汉化日深,而戍居六镇的人却更加趋向胡化。这一分裂势必导致矛盾的激化,其不可调和的结果便是六镇之乱的大爆发,北魏因此灭亡。高欢和宇文泰及其手下大都出自六镇,因此继魏建立的北齐和北周便出现了对汉化潮流的反动,高齐尤甚,其上层极端排斥汉人,热衷于鲜卑化与西胡化,最终因未能处理好胡化逆流带来的各种後果而灭亡;宇文周则假托周礼之名,行鲜卑部族化之实,将胡汉混成为一个物质与精神上俱有内部认同感的整体(关陇集团),较好地解决了种族与文化的矛盾,後来居上,统一了北方(苻坚之失败,即未能解决好内部种族与文化之矛盾之缘故)。杨坚先辈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因辅助鲜卑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杨坚父亲杨忠服役六镇。杨坚上台后立即恢复汉姓(杨),停止公元500年以来历时80年的军界鲜卑化和公元535年以来历时46年的政界鲜卑化趋势,而转向拓拔宏力倡的汉化,并杀光了宇文皇族。(即使在这80年间,民间仍然是多数民族汉族之风盛行,这决定上层的鲜卑化趋势注定会逆转。)从杨坚对鲜卑族缺乏感情来看,其母系很可能都是汉族人,父系自不待言。据此推测杨坚是相当正宗的汉族人。杨坚妻大独孤氏。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是陇西成纪(天水北的秦安)人,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代,与中原望族赵郡李氏同出一源。在河西走廊一带,鲜卑人人数远远少于当地汉族人,又加上中原陆续逃难迩来的移民,汉族更占压倒多数。北凉沮渠蒙逊灭李宝,李宝及降众从敦煌迁到武威,北魏灭北凉后又进入大同。李宝后裔在大同越来越鲜卑化,到李初古拔时已成了鲜卑化的汉人,得到拓拔焘重用。孝文帝改革后,名字又逐渐恢复汉化。其后屡经迁徙,至李重耳时居赵郡(郡治为今石家庄北的正定)昭庆县(今隆尧县人),为李渊始祖。重耳死后,儿子李熙为魏金门镇将领、孙子李天锡仕魏为潼主。虽然在文化上李氏家族有鲜卑化趋向,但血缘上是纯正的汉族。 在河北省隆尧县境内发现李熙、天锡、虎、昺的茔墓,和光业寺碑。茔墓的规则,都是按照汉人旧制,而寺碑颂词有“维王桑梓”之语,证明那里就是他们的故乡。李熙及妻张氏皆汉族,其子李天赐及妻贾氏亦皆汉族,其子李虎及妻梁氏亦皆汉姓。八柱国之一的李虎追随仇视汉人的宇文泰开创关中政权,官至西魏太尉,被赐鲜卑姓大野氏,李虎在北周建立以前就已经死了。李闼(昺?)是李虎的第三个儿子,由于长子和次子当年随李虎打仗的时候阵亡了,所以李闼继承了李虎的陇西郡公的爵位,北周建立后改封为唐国公。李闼娶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为妻(杨坚的妻子的妹妹)生李渊。李闼是纯正的汉族人。 隋代周後,鲜卑化的潮流被遏制,汉化重新得势。李渊娶妻纥豆陵氏(其父为隋定州总管纥豆陵毅,其母为鲜卑族周武帝宇文邕之妹),生李世民。纥豆陵毅汉名窦毅,托言东汉窦章之后,东汉末章子亡奔匈奴,为部落大人。实际上窦毅是匈奴人,最低也是匈奴化的汉人。窦毅妻宇文氏也是鲜卑化的匈奴人。

李世民之妻长孙氏,其祖父为北周左将军鲜卑族长孙凹,其父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高欢的堂弟高岳的后代高敬德任隋朝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子是高士廉,高敬德之女则是长孙氏之母。长孙氏,是唐高宗李治的亲生母亲。依传统,以男性血缘为主,所以认定李唐为汉族。 李存勖是沙陀族李克用的儿子,石敬塘、刘知远也是沙陀族。 朱温和柴荣是汉族人。

赵匡胤祖宗几代在河北藩镇任官,尽管藩镇首领部分是沙陀族人,但是由于在汉文明的包围区,早已汉化,并且融有大量的汉族血统,据说沙陀兵团只有20万人,而当时的汉族人有4000万人。藩镇首领大部分是汉族人。赵匡胤的高祖父赵眺(涿州人,唐朝永清、文安太令)正宗的河北汉族人,科举考上来的。赵的曾祖父是赵挺(在藩镇任官),赵的祖父是赵敬(营蓟涿三州刺史),赵的父亲是赵弘殷(留典禁军),赵匡胤的妈妈是汉族人杜氏。

朱元璋的祖籍在江苏沛县,后迁句容。到他祖父、父亲时又几经迁徒,最后才定居安徽凤阳。朱元璋的世祖名仲八,生有三子,长子名六二、次子名十二、三子名百六,百六是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四五、次子名四九,四九是朱元璋的曾祖。朱四 九生了四个儿子,依次名为初一、初二、初三、初十,初一是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有两个儿子,叫五一、五四,五四(朱世珍)是朱元璋的父亲。伯父和父亲各生四子,依出生先后排名,朱五一的儿子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朱五四的儿子叫重四、重六、重七、重八。朱世珍妻陈二娘。

清太宗皇太极的五大后妃都出身于显赫一时的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其中的孝庄文皇后是顺治皇帝的生母。 玄烨生母康妃姓佟佳氏,原汉姓为佟。佟国维、佟国纲为玄烨的舅舅,为清重臣,当时号 称“佟半朝”,即半个朝廷的官员出自佟氏家族;其侄隆科多(由名字可见佟氏满化之深)在康熙晚年更是显赫一时,以至皇四子生母并非佟氏,但仍称其为“舅舅”。 清仁宗生母(乾隆帝妃子)汉姓魏,入宫改为魏佳
re: 汉族的发展和演变1 亢龙有悔 2007-04-02 17:07  
4.鲜卑族的汉化

鲜卑拓跋部建魏国,都平城。魏国武力强大,掳掠人口也最贪暴。十六国迁徙民户,是想充实国都和附近地区。魏国掳获人口,充实平城和畿内以外,还强迫很多人作奴隶,比十六国要野蛮得多。但是,也因为魏掳获的人口特别多,到后来,出现一个比十六国规模更大的融化。 389年,魏道武帝攻破解如部,获男女杂畜10数万。390年,袭破高车袁纥部,获生口马牛羊20余万,纥奚部、纥突邻部来降附。399年破高车杂夷三十余部,掳获9万余口。400年,高车所属小部九百三十余落来降附。429年,大破柔然国,高车诸部前后归降30余万人,又袭击高车,得降人数十万,迁徙到漠南游牧。 398年,徒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鲜卑)等杂夷36万,百工伎巧10万余口到平城及畿内。399年,徙山东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杰吏民二千家到平城。418年,徙冀定幽三州徒何于平城。451年掳获宋民5万余家,分居平城附近。481年,魏孝文帝以南齐俘万余口班赐群臣。 402年,掳获匈奴残部,徙居平城。403年,越勤部万余家,尉迟部万余家来降附。413年,魏明元帝攻破越勤部,掳获2万余家。414年,河西胡(匈奴)酋刘遮等率万余家来降附。415年,河西胡刘云等率数万户来降附。426年,魏太武帝攻夏,掳获万余家归平城。427年,攻破夏都城统万,掳获赫连氏家属和宫女万余人及秦雍人士数千人归平城。439年,灭北凉,徙沮渠氏宗族及吏民3万余家到平城。396魏道武帝攻后燕时,除去一部分留守兵,出征兵多至40余万,足见魏是部落众多的大国。灭燕以后,掳获人口和降附的大小部落愈益增加。魏太武帝武功更盛,平城、畿内以及漠南容纳人口尤多。自魏文成帝时起,魏渐趋衰弱,无力再迁徙民户到平城一带,相反 ,还要迁徒一部分鲜卑贫户到山东诸州郡就食。平城和畿内聚居着大量各族被掳人,在鲜卑人势力强大的环境里,他们的语言和习俗,自然要受鲜卑的影响。高欢的曾祖高湖降魏 ,祖高谧得罪,被迁徙到怀朔镇,到高欢时,一家完全鲜卑化,可见居住在平城一带的各族被掳人,相处既久,逐渐融化成鲜卑人。

为了充分地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获得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同时也可以摆脱柔然威胁,494年魏孝文帝拓拔宏率领贵族、文武百官及鲜卑兵20万,自平城迁都洛阳。这些人连同家属和奴隶,总数当不下100万人。此后,鲜卑分成迁洛阳和留住(留住在平城一带和六镇)两部分。迁洛部分到六镇内迁时,大体上已汉化完毕。一个统治族前后不过三十年,就融化在被统治族里,这是魏孝文帝坚持融化政策的结果。他希望永久保持拓跋氏政权,也就不得不坚持这种政策。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改说中原汉语;禁穿胡服,制定了官员的汉族式冠服,同时模仿南朝的样式,规定了妇女的服饰;令鲜卑人都自称河南洛阳人,死后葬在邙山,不得还葬北土;重用南朝士族王肃厘定官制,在模仿南朝官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清除了官制中鲜卑成分;在律令方面,孝文帝两次改变北魏的律法,废除了自十六国以来的一些残酷的刑罚。禁用鲜卑姓氏,全改为汉姓,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最贵。魏孝文帝又定汉士族的门第高下,承认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四姓为最高门,与鲜卑八姓地位相等,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博陵崔氏门第也很高。汉族士族中有汉魏以来拥有清望的名门旧姓,也有十六国以来声势盛大的坞主豪强。 魏孝文帝实行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自已取卢崔郑王及陇西李氏女入宫,又指定六个兄弟元禧聘陇西李辅女、元干聘代郡穆明安女、元羽聘荥阳郑平城女、元雍聘范阳卢神宝女、元勰聘陇西李冲女、元详聘荥阳郑懿女,原来的正妃降为侧室。魏家公主也嫁给汉族名门,如卢道裕娶献文帝女乐浪长公主,卢道虔娶孝文帝女济南长公主,卢元聿娶孝文帝女义阳长公主。皇族和士族开通婚的例,一般鲜卑人和汉人也自然要通婚,少数的鲜卑人很快被融化了。魏孝文帝修建洛阳街坊,501年,魏宣武帝调发民夫 5.5万人,筑洛阳323坊。529年,梁将陈庆之入洛阳,战败逃回,对人说:“我从前认为大江以北,无非是些戎狄居住的地方,这次到了洛阳,才知道衣冠人物全在中原,江东及不了它。”这说明迁洛的鲜卑人,已经完全汉化,洛阳城的繁华景象超过了建康城。洛阳富贵人的腐朽生活,吸引着留住平城一带的鲜卑人。他们陆续内迁,504年,魏宣武帝拨苑地牧地公田分给内迁户。513年,又分苑地牧地给无田的内迁户。517年,魏明帝下诏停止内迁。 孝文帝的改革招致了一些鲜卑贵族的敌意,加深了鲜卑族内部的矛盾。洛阳的鲜卑人与留在北方边境的鲜卑人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的差距加大,也导致了矛盾的激化,结果发生了北方六镇的变乱。北魏在北边设置了沃野(五原)、怀朔(今包头北固阳县)、武川(今呼和浩特西北武川县)、抚冥(四子王旗)、柔玄(兴和)、怀荒(今河北张北县)六个军事重镇,以取代州郡。六镇官员为拓跋部人和中原强宗子弟,镇兵也多为鲜卑人。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六镇将士地位下降,北魏又把死刑犯恕死充边,镇兵与罪犯谪配者同列,使镇兵地位更加低贱。魏道武帝魏太武帝掳获大量漠南北的游牧部落人(主要是高车人)和山东诸州人,聚居在平城一带。他们虽然鲜卑化了,可是,仍被拓跋部贵族看作贱人,予以歧视,并且生活很困苦。这使得民族矛盾日益加剧,终于爆发了镇兵杀死官员的起义。沃野镇民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聚众反魏,杀镇将,另遣部下鲜卑人卫可孤率军围攻武川、怀朔二镇。怀朔镇将杨钧以鲜卑贵族贺拔度拔为统军,以其三子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为军主,率兵抵御起义军。贺拔父子与宇文泰父宇文肱一起袭杀了卫可孤,接着退居大同。大同被义军攻破后,贺拔岳与宇文肱投奔尔朱荣。在柔然部阿那环的帮助下,北魏最终镇压了六镇起义。北魏将被俘义军和六镇居民20万人分徙于河北冀、定、瀛(河间)三州就食。而河北频遭水旱,无法就食,终于又爆发了河北大起义。流浪在上谷(今河北怀来)的柔玄镇兵杜洛周起义称王,把这一带的汉族和其它各族反魏武装集中起来,占领幽州。流浪在定州的五原降户敕勒人鲜于脩礼,也领着流民起义。不久以后,这支起义军被北魏分化,鲜于脩礼被叛将元洪业杀死。脩礼部将汉族人葛荣又杀元洪业,于526年称天子,建国曰齐,继续战斗。杜洛周的队伍向南发展,在528年被葛荣并吞。葛荣拥有数十万众和河北数州之地,力量强大。他率军继续南进,前锋指向洛阳。524年,关陇起义爆发。高平镇(治今宁夏固原)兵民起义,推敕勒酋长胡琛为高平王,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城民起义,推羌人莫折大提为秦王。关陇起义军各部逐渐统一于鲜卑人万俟丑奴(原来是役属于匈奴的牧民)之下。契胡族尔朱荣(羯人的一个畜牧部落)的祖先世居尔朱川(今山西西北部流经神池、五寨、保德县的朱家川),到孝文帝时代尔朱新兴被任命为秀容(今忻州西北)酋长。魏孝明帝时,传位于儿子尔朱荣。 尔朱荣派兵镇压了河北大起义,把六镇义军据为己有,并在降兵中提拔了若干将领,如高欢、宇文泰、侯景等人。魏孝明帝元诩七岁,母胡太后临朝专政。528年,胡太后毒死孝明帝,尔朱荣带兵直奔洛阳,杀死胡太后,并把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大族消灭殆尽,立元子攸为魏孝庄帝,史称河阴之变。 然后尔朱荣返回晋阳,遥控北魏朝政;同时派尔朱天光、贺拔岳、侯莫陈悦镇压关陇起义军。贺拔岳因镇压关陇起义有功,被授泾州刺史、雍州刺史、歧州刺史。河阴之变之际,部分北魏宗室和官员南逃降梁。梁武帝遣陈庆之率兵送元颢回北方,攻克商丘,元颢在睢阳城即皇帝位。接着攻克荥阳,占领洛阳。尔朱荣率军渡黄河作战,陈庆之所率军队大败,元颢逃亡被杀。 530年,孝庄帝诱杀宰相尔朱荣,侄尔朱兆立太原太守元晔为帝,兴兵攻入洛阳,杀孝庄帝。时任临汾刺史的高欢乘尔朱氏混乱之机,说动被尔朱荣兼并的六镇义军20万军民归顺自己,并把他们带往河北,摆脱尔朱荣之子尔朱兆的控制。531年,高欢率众进据河北冀县,笼络当地汉族世族,利用民族隔阂,煽动反尔朱氏情绪,势力陡增。 高欢于是脱离尔朱氏,立渤海太守元朗为帝。尔朱氏进攻邺城,贺拔胜和徐州刺史杜德投降高欢,尔朱仲远南逃降梁。斛斯椿败回洛阳后叛离尔朱氏,杀尔朱世隆和尔朱彦伯,擒尔朱天光、尔朱度律送于高欢。尔朱兆领残兵遁还太原,逃往秀容,后被击败自缢。至此尔朱势力被斩尽杀绝。高欢进据洛阳,连废节闵帝元恭、废帝元朗,另立元修为孝武帝。当贺拔岳闻知尔朱家族一败涂地时,便约秦州刺史侯莫陈悦会师长安,擒获尔朱是寿,响应高欢。532 年,孝武帝任命贺拔岳为关中大行台。533年,孝武帝担心高欢成为尔朱荣第二,使就密令贺拔岳拥兵关陇对抗高欢,任用贺拔胜为河南邓县刺史。534年,在讨伐灵州刺史曹泥前夕,高欢授意侯莫陈悦杀害了贺拔岳。贺拔岳部下宇文泰击杀侯莫陈悦,并据有关陇。

534年,元修由于和高欢的矛盾尖锐化,逃奔关中依宇文泰。高欢又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史称东魏。元修逃到关中后,不久被杀。535年,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 此后,东魏与西魏展开了20余年的争夺战。537年在潼关之战和沙苑之战后,西魏乘胜东进,攻下山西永济和金墉,与东魏争夺洛阳。543年东西魏又先后在河南孟县、洛阳北邙山交战,东魏先胜后败,高欢逃离洛阳。西魏因无力巩固洛阳而撤兵,以黄河为界设防。546年高欢大举进攻山西稷山,苦战50余日,损失7万人,退兵,次年病卒。鲜卑化汉人高欢凭借六镇鲜卑人(包括鲜卑化的汉人)建立起政权,老婆又是鲜卑贵族,所以他和继位诸子在政治上都倚重鲜卑族,北齐皇帝也都有意保持鲜卑习俗,提倡说鲜卑语及武事。 但同时高欢也争取汉族门阀世族参政,作为第二种支持力量。为此,他公开自己祖先的汉族身份,把女儿嫁给华阴门阀世族杨愔,任用汉族门阀世族高敖曹、高乾担任政府要职。高欢企图调和当时相当尖锐、紧张的鲜卑与汉人的关系,但不可能有实际作用。 550年,高欢次子高洋代东魏建齐。高洋重用汉人,立汉世族赵郡李氏之女为后,生高殷。560年高殷继位使鲜卑人大为震动,于是联合高氏皇族发动宫廷政变,杀杨愔废高殷,高欢第六子高演当了皇帝。561年高演死,高欢第九子高湛即位,汉族在朝中地位更加低下。北齐汉族与鲜卑族的矛盾一直无法融合,使北齐政治上蒙上了阴影,不能像北周那样融合汉族鲜卑族为统一的关陇集团。

564年,北周大将达奚成兴侵齐平阳(临汾),北齐斛律光大败之。于是宇文护亲自挂帅率兵10万攻打洛阳,斛律光杀周将王雄,大败周军。568年北周又围攻洛阳,斛律光再败之。斛律光在玉壁营筑了华谷、龙门二城,宇文宪不敢妄动。斛律光又营筑南汾城,胡、汉民众万余户前来归附。568年高湛死,儿子高纬即位。571年,斛律光筑平陇,周柱国普屯威、柱国韦孝宽进攻平陇,战于汾水,周军大败。接着北周柱国纥干广略图攻宜阳,又被斛律光打败。北周韦孝宽制造了斛律光篡位的谣言,572年,高纬杀斛律光。576年高纬禅位给儿子高恒,高恒在位25天北齐灭亡。550年,宇文泰设立了八个柱国大将军,正式开创了府兵制,府兵制在形式上采用鲜卑八部之制。在八柱国之中,宇文泰是最高统帅,西魏宗室广陵王元欣挂个虚名,实际领兵的只有六个柱国大将军李虎、李弼(李陵后裔)、于谨、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分统六军,合周礼六军之制。六个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 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 556年,宇文泰儿子宇文觉篡位建周,他和哥哥宇文毓先后被宇文护弄死;宇文护以增设柱国、增设大将军、提高24个开府将军地位直接归中央控制的办法使八柱国有名无权。宇文毓弟弟宇文邕继位后杀掉了宇文护,改称兵士为侍官使具有皇帝卫队性质,作战时临时命将配兵,24个开府将军的权力又有所削弱。宇文邕死后,其子宇文赟在位仅两年即死去,大权落入皇后之父杨坚手中。府兵不入民籍,另立军籍。西魏的府兵,最初可能以鲜卑人为主,但西魏鲜卑人不多,六镇起义后的鲜卑人大多留在东魏。宇文泰起家靠的是武川镇兵,最初只有数千人,镇压关陇起义后逐渐有所发展。543年西魏军已有10万人,但邙山一战,西魏军伤亡近6万人。由于关陇地区鲜卑人兵源有限,宇文泰不得不开始用汉人充兵。至此,汉、鲜卑共同组成军事力量。府兵制的这一演变,使鲜卑骑兵和汉人乡兵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府兵主要是鲜卑兵的成分。实际上西魏北周统治集团,是由贺拔岳领导的武川鲜卑军人集团和关陇汉族地主组成的。宇文泰深知成就大业必须培植起自己的支持力量,而且这个力量必须包括汉族。但汉族与鲜卑贵族之间存在一定的民族界限,宇文泰不愿像孝文帝那样,全盘汉化,以至于引起鲜卑人六镇起义,政权倾覆。554年,宇文泰宣布改姓元的鲜卑人一律改姓拓跋,然后又将汉人改姓鲜卑姓。如赵贵赐姓乙弗氏、苏绰弟苏桩赐姓贺兰氏、杨忠赐姓普六茹氏。府兵制中的汉族士兵,也一并跟其汉将改姓。宇文泰想用这种表面上的鲜卑化来平衡西魏政权日益汉化的现实。 宇文泰确信汉人政治制度有值得仿效之处,令汉人苏绰、卢辩依周礼改定官制,使政权带有古老华夏文化的色彩,以抚慰汉人。从六镇南下的诸鲜卑首领及兵将,在占据北方后,因受中原之物吸引,生活渐流于怠逸,勇武的风气消失。自北魏末年,鲜卑人多因日渐汉化,体质日见文弱,不任兵事,只得借助汉人主理。北齐文宣帝时,曾简举汉人之勇武者戍守边境。 又由于胡人以打仗为职业,胡人在200年的北方混战中大都战死,由于尔朱荣之乱和534年开始的东西魏的互相攻伐,鲜卑族人口已经枯竭。而同时北方民间汉族悄然增长、外地汉族重新回归,汉族在关中已经占压倒优势,以至于宇文泰不得不从汉族民间补充兵源,用当地汉族豪强带兵。周武帝时,北周境内已有一半汉人当兵。及末年,周的军事将领以汉人占大多数,故兵权渐转于汉人手中。 从此,汉族人不仅在民间而且在军方也占压倒性优势,周齐隋唐的汉族将士及先祖大都崛起与东西魏并立时期。南北朝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分别因为候景之乱和六镇起义而被粉碎。江南一时称千里绝烟,繁华如三吴也户口凋零。北魏则终于分裂,战乱又起。 到公元581年,中国人口剩下4430万,其中南朝314万,北朝汉族3500万,汉胡混血儿500万,鲜卑杂胡116万。所以隋唐北方汉族血统大概为(3500+250)/4116 = 91%。隋唐汉族虽然融入了部分北亚人种,但主流上仍然是北方远东人种。

re: 汉族的发展和演变1 亢龙有悔 2007-04-02 17:05  
2.匈奴的汉化

北匈奴亡,地为鲜卑所据,余众10余万落皆自号为鲜卑。南匈奴由于接纳了北匈奴部分降众。 93年,南匈奴单于屯屠何死,安国立。安国被杀,师子立。 北匈奴降众15部20余万人谋渡漠北,为汉朝击败,部众分解为左、右两部。左部降汉;右部饥饿困迫,多为鲜卑所并,只有少部分归附于东汉。98年,师子死后,檀、拔、休利先后嗣位。因东汉政局动荡,140年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攻汉,被马续打败。因休利不能制部众,被汉朝促令自杀。吾斯立车纽为单于,引乌桓、羌胡等数万侵掠并、凉、幽、冀四州。张耽将兵败之,车纽降,吾斯继续斗争。东汉虑战火日炽,扶立久居于洛阳的南匈奴贵族兜楼储为单于,将其护送南单于庭,又令马寔继续围攻吾斯,杀之,乌桓70余万人相继降。147年,兜楼储死,居车儿继位。居车儿死后,其子孙屠特若尸逐就单于、呼徵单于、羌渠单于相继立。187年,羌渠被部众所杀,子於扶罗、呼厨泉相继即位。於扶罗子刘豹被封为左贤王,刘豹即刘渊之父。呼厨泉多次受到鲜卑的袭击,216年投靠曹操。曹操为了削弱势力,分其众为五部,每部选尊贵者为帅,别令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令左部居今汾阳、右部居祁县、南部居隰县、北部居忻县、中部居文水县。南匈奴国家政权亡。迁居塞内的匈奴人发生很大变化。除南匈奴外,又先后分解出屠各胡、临松卢水胡、铁弗匈奴三个重要分支集团。屠各胡与南匈奴散居于今甘肃、陕西、山西三省和内蒙古一带,其中以居住于山西省的部分为最多、最强;“临松卢水胡”居于今甘肃省河西走廊与青海省之间;“铁弗匈奴”是鲜卑人与匈奴人融合后产生的一个分支群体,原居于今内蒙古河套一带。304年司马颖遣匈奴贵族刘渊回并州去召集匈奴五部骑兵入援。但刘渊回并州后,未出兵赴援,而是建立匈奴“汉国”。308年,刘渊迁都平阳(今临汾),称帝。310年刘渊病死,子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自立为帝,命呼延宴进攻洛阳,俘晋怀帝司马炽;令刘曜围攻长安,司马邺出降,西晋亡。 刘聪死,子刘粲继位,靳准杀害刘粲,称藩于东晋。 刘曜即帝位,以石勒为司马、进爵赵公。石勒围靳准于平阳,收降巴氏、羌、羯10余万落。准欲谋降,为弟弟靳康所杀,靳明继位,奉传国玺降刘曜。曜以靳准灭刘氏宗族,将靳氏男女老少尽行处死。319年刘曜返长安,立羊氏为皇后,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不久,石勒建立“赵国”,史称“后赵”。328年刘曜在洛阳兵败被杀,子刘熙弃长安奔天水,为刘虎所杀,前赵亡。部众或死或徙,留居并州及秦、雍一带的,大都散居于北魏时兴起的稽胡中。在前赵灭亡半个世纪以后,临松卢水胡又崛起于张掖一带。“北凉”的创建者沮渠蒙逊的先世为匈奴左沮渠。祖父祁复延曾为“伏地王”,父法弘为前秦中田护军。父死,沮渠蒙逊代领部曲。吕光建立后凉时,蒙逊伯父罗仇、麹粥分别为尚书和三河太守;从兄男成为将军。397年,吕光杀罗仇及麹粥,蒙逊聚众起兵,进屯甘肃省山丹县。男成闻讯,也聚屯于甘肃省高台县,说服太守段业背吕光。399年,段业建立北凉国,授蒙逊为尚书左丞。401年,蒙逊杀段业,夺取北凉政权。410年,南凉王秃发候檀出兵攻蒙逊,蒙逊败其众,乘胜克武威。412年,蒙逊自张掖迁都武威。414年,西秦河南王乞伏炽磐灭南凉。421年,蒙逊灭西凉。由于与西域诸国交通,在境内大兴佛教。433年蒙逊子沮渠牧健继位。439年,拓跋焘攻破武威,牧健出降,牧健弟沮渠无讳、沮渠宜得奔敦煌。422年无讳以乏食率众万余户西走,命弟沮渠安周击鄯善,又出兵夺高昌,并遣使向南朝宋献方物。444年,无讳卒,弟安周立。460年,高昌为柔然所破,安周被杀,北凉亡。“铁弗”,意为匈奴父、鲜卑母之裔。赫连勃勃先世,与刘渊为近支。汉主刘聪在位时,赫连勃勃曾祖铁弗刘虎曾受册封为楼烦公。后刘虎死,祖务桓继立,务桓相继依附于代王什翼健、后赵石虎。356年务桓死,叔祖阏陋头代立,部落多叛归悉勿祁。359年,悉勿祁死,父卫辰嗣立。365年卫辰联合陕西省黄陵县匈奴右贤王曹毅,进攻符坚,失败,曹毅降,卫辰被擒。什翼犍不满卫辰投奔苻坚,集兵往击。卫辰请援于苻坚,坚发幽、冀、并三州分道击代。什翼键令匈奴部帅刘库仁领兵迎战。库仁败,翼犍率众逃奔阴山以北。苻坚以其地分为东、西二部分,黄河以东一带归隶刘库仁,黄河以西一带归隶卫辰。卫辰因列于库仁下,不久便杀秦五原太守叛,被库仁击败。383年,苻坚政权分裂,西燕慕容永遂拜卫辰为大将军,后秦姚苌也拜之为大将军。391年,卫辰因在与北魏战斗中失败为部下所杀,子勃勃奔后秦姚兴,统辖榆林县五部鲜卑等部众。406年勃勃自视匈奴为夏后氏苗裔,建立大夏国。413年,勃勃发岭北夷夏10万人建统万城(榆林县西南白城子),因耻祖先从母氏姓刘,乃改刘为“赫连氏”,以妻梁氏为王后。417年东晋刘裕灭后秦后,急返健康谋篡晋。勃勃乘虚破长安,积人头以为京观,号称“髑髅台”。

425年次子赫连昌继立。427年,拓跋焘进攻统万,赫连昌逃往天水,被击杀。赫连昌弟赫连定收其余众逃往天水,后闻西秦困顿难以自存,遂于431年杀西秦王乞伏暮末。赫连定复欲击北凉沮渠蒙逊,不意中道为吐谷浑王慕容璝所截击,夏亡。“匈奴”这一民族共同体从此便从政治舞台上消失(北周宇文氏、北魏独孤氏因鲜卑化过深不再被视为匈奴人),余众有的继续沦为汉族官僚地主的田客,有的依附于各地的割据政权,有的则流徙于边国与汉、鲜卑、氏、羌、高车等各族共同生活、并逐步融合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个别上层人物则直至隋唐时期仍活跃于政治舞台上。

3.胡汉人口比例
据王钟翰《中国民族史》,汉朝时期,全国人口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以公元2年为例,当时诸州总户数为1235.6470万户,总人数有5767.1401万口。这些都是赋税户口数字,基本上是汉人,极少数是编入户籍的边郡少数民族。 其中黄河中下游及淮河以北六州合计占总户数的52.82%,占总人数的62.5%。长江中下游荆、扬二州及上游益州,合计占总户数的19.45%,总人数的20.1%。其它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西部、南部)、并州(今山西北部)、凉州(甘肃省及青海东部)、朔方郡(河套及陕北)北部沿边四州郡合计占总户数的15.9%,总人数的14.86%。而今两广地区三郡合计有5.6408万户,人数31.1596万口,大致相当黄河中游的一个大郡。东汉时期,长江中下游人口有所增加,然而基本格局仍然是黄河中下游及淮河以北的汉人占总人口的半数以上,而长江中下游增长至总数的30%以上。

http://www.cpirc.org.cn/popnum.htm,公元157年全国有7200万人口,后因战乱人口锐减至原来的1/3,即2400万,公元265年人口为2500万;曹魏、吴、汉休战后都在恢复生产建设,到公元300年人口增长到3379万;西晋八王之乱人口死亡过半,到317年西晋灭亡时汉族人口甚至不到1500万。 以农为生的汉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只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象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还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西晋的北方汉族人大部分还是留在了北方故土。魏晋时期,汉族为了加强对胡族的控制,利用他们充当兵丁及补充内地劳动人手的不足, 经常招引和强制他们入居内地。如曹操安置并州匈奴五部于太行山西至汾水流域。晋武帝时,迁“杂胡”二十余万口于今晋、陕、甘三省境内;鲜卑族中的一部分迁到雍、凉二州及陇西一带;氐、羌族则被迁到关中的泾渭流域。这些入迁的民族多以其游牧经济代替了当地的农业经济。 十六国时期,陕西一带羌、氐、匈奴有80万之众,而当地的汉族人口因战乱、逃亡也只有80万;至于山西则是匈奴羯族和鲜卑族的天下,他们也有80万之多,残留在当地的汉族只有100万人;河北的鲜卑人应该有80万,而当地汉族人口不过150万人;至于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汉族人,人口占绝对优势,而迁移至此的鲜卑族人则主要靠汉人每户五十石的租米来过活;汉武帝在甘肃西部设置河西四郡,移入28万汉族人,永嘉乱后又有大量中原人逃难来此,而来到这里的匈奴、鲜卑则显得微不足道; 鲜卑慕容氏采取安辑流民,设置侨郡,发展农业生产及接受东晋封号等政策,使黄河中下游相当数量的汉人往往合族迁到辽宁。并州匈奴五部,共有三万户,入塞匈奴人口当有数十万,刘渊据离石起事时,二十天就聚众五万,足见匈奴人数并不少。刘氏建立汉国和前赵国,匈奴成为统治族,五部以外的匈奴人和杂夷自然前来归附。刘渊都平阳,掳掠民户充实国都,例如刘曜在长安战败,驱男女8万余口归平阳,又刘曜攻破晋军,掳获晋司徒傅祇家属及2万余户归平阳。刘聪强盛时,平阳及附近地区,有汉民43万户,匈奴族为主体的六夷20万落(户)。刘曜都长安,前后迁上邽氐羌20余万口及陇西民户万余户到长安,又迁秦州大姓杨姜等族0.2万余户到长安 。刘氏政权崩溃后,匈奴人失势,他们和大量汉人杂居,也就逐渐合并在汉族里。羯人(匈奴中的吐火罗部落)石勒立后赵国,都襄国(今邢台县)。计石勒前后掳获民户在3万户以上,氐羌约20万落,不用户或落计数的人口约有4万人。石虎都邺,前后掳获各族人有数十万户,人口多至数百万。石勒石虎号羯人为国人。冉闵灭后赵,杀邺附近国人20余万人。羯本是小族,亡国后未被杀死的6万羯人,在中原很快地并入汉族。鲜卑慕容廆建立前燕都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收容汉士族和流民数万家,人数比慕容部人多若干倍,因之,慕容部人汉化较深。慕容廆破扶余国,掳获万余户,攻鲜卑宇文部,掳获数万户。这些被掳户都迁居棘城。慕容廆迁都龙城(今朝阳市),攻高句丽,掳掠男女5万余口,攻宇文部,掳获5万余落,又袭击后赵幽、冀二州,掳获3万余家。这些被掳人户分置龙城、昌黎郡等地。慕容隽入都蓟,徒鲜卑胡羯0.3万余户到蓟。慕容隽杀冉闵,迁都邺,棘城、龙城、昌黎等地的旧部众,自然要大量迁入中原。 前秦苻坚灭前燕,迁鲜卑4万余户到长安。经过17年,西燕慕容恒率鲜卑男女40余万口离长安。这个数十万人的鲜卑慕容部,最后还是在河北并入汉族。氐人(羌族的一支)苻坚建前秦国,都长安。苻坚攻取并州,掳获三千余户,击败左右贤王,掳获酋豪六千余户,攻晋荆州,掳获一万余户,灭前燕,掳获关东豪强及诸杂夷十万户 (其中鲜卑四万余户),伐凉州,掳获豪强七千余户。这些被掳户都被迁徙到长安和关中各地,多至十余万户。40万氐族人随前秦从关中前往各地驻防,氐族由于分布太过于分散, 不过50年就被淹没在汉族的汪洋中。苻坚失败后,迁居关东的氐人逐渐并入汉族。羌族属于藏缅族群,与华夏族乃同一祖先。羌人姚苌建后秦国,都长安。姚苌掳获安定居民五千户。姚兴杀苻登,掳获阴密居民三万户,攻洛阳,掳获流民二万余户,又掳获河西居民万余户,汉中流民三千余户。这些被掳户迁徙到长安和关中各地,与羌人杂居。姚氏政权崩溃后,羌人逐渐并入汉族。451年,魏太武帝攻宋盱眙城,给宋守将臧质信里说,“攻城东北面的是丁零与匈奴,攻南面的是氐、羌。你杀死丁零,可减少我常山、赵郡的叛乱;杀死匈奴,可减少并州的叛乱;杀死氐羌,可减少关中的叛乱,你杀他们,对我没有坏处。”足见在魏太武帝时,这些族还保存着,并且遭受鲜卑人的歧视和虐待。他们的境遇,可能比汉族人更恶劣,特别是魏孝文帝迁洛华化以后,汉人地位比以前高了些,这些族势孤力弱,被迫加速他们的融 化过程,是可以想见的。到魏末年,十六国时那些旧族名,在黄河流域已经很少见了,只留下汉族与鲜卑拓跋部的对立。532年,高欢与尔朱兆大战,高敖曹率乡人部曲王桃汤、东方老、呼衍族等三千人作高欢军左翼。高欢说,高敖曹所率全是汉儿,怕不管用,该配鲜卑兵千余人。呼衍族是匈奴人,高欢高敖曹都把他看作汉人,大抵十六国时旧族,到魏末年才融化完毕。到东西魏并立北方时,中国北方只剩下两个大的民族----汉族与鲜卑族拓拔部。(拓跋部鲜卑族4世纪初全部人口不逾百万,甚且远低于此数)

永嘉乱后,中原汉族士族采取自保措施。 第一,抟聚宗族乡党、部曲、门客及流民等,择形势险要之地建筑坞堡以自卫。世族豪门的依附民不交租税不服徭役,不是国家编户民;其时还有很多既不归国家编户、也不在世族豪门家籍的流民。很多不堪胡人官府统治的汉族人依附民、流民都依附于世族豪强。 第二,依附胡族政权以求庇护。

(1) 胡人政权有不少慕华的君主,如刘渊、刘曜、石勒、苻坚等,积极延揽中原士族以安定政治

①继续采用九品中正制度,同时也给予士族相当的优遇②承认士族的权益,如石勒清定九品、慕容宝定士族旧籍、苻坚复魏晋士族③从永嘉末年以来,留在中原的范阳卢氏、清河崔氏、河东裴氏等家族声望提高,无论出仕与否,都成为胡族政权必须依赖或拉拢的对象。 (2)中原士族不因战乱而没落,反而对政局的稳定与发展,发挥一定的功效,如:张宾 -石勒、王猛-苻坚。 (3)并非人人都乐于为胡族政权效命,如范阳卢谌虽深受石勒宠信, 但死后的墓碑上只保留晋朝官衔。 中原汉族士族与南方士族的差异:①处异族统治下,必须广纳、吸收各种力量以壮大实力 ,故透过婚姻、仕宦的途径,互相合作;②对同族常抱怜恤救济的温情,家族组织易趋于团结,倾向“大家族制”,较重视家族伦理;③重视经术,希望透过政治参与,改变胡族政权,延续中原文化于不坠,并有勉力功业,提高自身政治地位,扩大政治势力的目的;

④在日常生活方面,因处境较为艰困,故风气较南朝士族为俭朴。 永嘉乱后,北方陷于混乱,大小世族豪强都筑坞堡自卫、拥兵自守。他们对于胡人的统治,或依附或对抗,胡族中央对他们的存在予以承认。 永嘉之后,北方流民(侨人)为躲避北方战祸而大量南迁,这次南迁对中国人口版图的划分是具有重大意义。当时侨人的数目,据说占南方人口的六分之一,那么以侨人数目90万计算东晋的人口为540万。实际数目则应该大于此,因为部分侨姓士族对户口的隐瞒掩盖由于士族权力的进一步上升而变本加厉。 在前秦短暂统一北方之前,繁华的中原地区山头林立,立国时短的军阀们根本无暇好好的整理一下户籍。前凉前燕、前秦稳定时期北方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相当可观的。符坚着手统计户口,得出北方人口约1600万。但是此时的户籍工作没有把“编户”以外的少数民族 (主要是五胡民族)约400万人口计算在内。由于胡人之间打仗不全部征汉兵,民间汉人恢复增长,中国人口恢复到3128万,其中东晋人口665万、北方汉族人1970万、北方胡族493万。淝水之战后北方再次陷入混乱,战争愈发残酷。而南方东晋在刘宋建立前的二十年内,也是大小战事不断,此时全国人口总数再次下降。南朝人口之最盛,有说为刘宋,有说为萧梁。刘宋在元嘉之治三十年内拥有南朝最大的版图,经济也达到小康水平。史载刘宋大明八年治下人口670万,加上各种缺漏少报,实数在750万。萧衍时梁朝版图不如刘宋,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犹有过之,尤其建康城,有户28万,以每户5口计,人口竟达140万。一涨一消,我估计梁朝人口当和刘宋相仿。 北方在北魏统一以后,人民得以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下从事生产,魏孝文帝又实行均田制等改革措施,黄河流域的经济逐步得到恢复,洛阳、邺、长安又恢复了繁荣,北方人口当然也是在持续增长。今学者多以《魏书》为根据,判定北魏最盛时人口约3200万。 520年中国人口增长到5240万,其中南朝800万,北朝汉族3200万,混血儿640万,鲜卑杂胡600万.
re: 汉族的发展和演变1 亢龙有悔 2007-04-02 17:04  
2.东夷的华夏化

  原始东夷属于通古斯民族、百越民族的混血,属于黄种人远东人种,分布在华北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北部的东夷有更多的通古斯血统,南部的东夷有更多的百越血统。自从东夷首领华胥氏与西邻原始华夏族通婚融合以来,东夷混入了越来越多的原始华夏的因子,特别是华北平原的东夷已经大幅度华夏化(指语言)。东夷以凤为祖图腾,繁衍为以各种鸟为子图腾的诸多部落。原始东夷创造了先进的海岱文化:发明了带羽毛弓箭、创造了东夷文字(对汉字的诞生有启蒙作用)、制作青铜器与冶铁、制造舟-车、发展农业与治水。为紧邻民族华夏之文化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关键和决定性作用,中原华夏文明就是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华夏族吸收先进的东部东夷族文化后进入文明社会进而在周朝超越东夷文化的。从伏羲、神农、炎黄直到夏商二代,在华夏东夷文化(主要指科技,不包括语言)互动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也是东夷文化,但在政治上语言上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华夏族(商是华夏化的东夷,算华夏族)。太昊(即伏羲氏)姓风,是原始华夏与东夷融合的人物。春秋时的任(济宁市)、宿-须句(东平县)、颛臾(平邑县东,费县西北)都是太昊后裔回到伏羲母系故里后建立的方国。神农氏部落与太昊部落一样,也分为淮阳和山东两大系统,淮阳以华夏语言为主、山东以东夷语言为主,但神农氏各部落后来全部为东迁的炎帝部落(四岳之一支)所并。四岳之一支东迁到今鲁西豫东接壤地区,以淮阳为都,完全取代了原神农氏的地盘,与太昊集团交错分布;居住在山东的四岳本为华夏,后来全部东夷化(语言上)。太昊集团有华夏族龙崇拜,但同时也和东夷一样以鸟为图腾崇拜。蚩尤和后羿都是太昊的子孙;少昊是华夏族派驻东夷的殖民代表,后来东夷化变成东夷的代表了。嬴姓祖少昊,其后裔春秋时仍有徐、江、葛、黄、淮夷、费、郯、谭、锺离等国。徐,今安徽泗县和江苏泗洪;江,今河南正阳县西南;黄,今河南潢川县西北;葛,今河南宁陵县;费,今山东费县;郯,今山东郯城县;谭,今山东章丘县境;锺离,今安徽风阳县。少昊嬴姓的一部分西迁在晋陕立国,成为秦国、赵国的祖先。 偃姓祖皋陶,与少昊同姓,嬴、偃同字异写,由于部落的分化所致。偃姓在西周春秋时尚有奄(曲阜县),为少昊所都;英,今安徽金寨县;六,今安徽六县;舒鸠,今安徽舒城县;东夷群舒,均为偃姓。

莒国(今山东莒县)先为嬴姓,后改己姓,是少昊集团加入黄帝集团的部落。

夏初,启与伯益争夺共主地位的斗争,中经后羿、寒浞代夏政,直到后杼灭有穷氏,前后经历半个世纪的斗争,是少昊集团中那些与炎黄集团结成部落联盟的各部落在部落联盟向国家过渡过程中的斗争。这些部落已从东夷中分化出来,加入了华夏雏形形成的行列,成为华夏起源时期东系的重要来源。他们分布在古河济之间,即今鲁、豫、冀三省接壤的地区。在夏代,还有一支从东夷中分化出来加入了华夏雏形形成行列的,就是商族。他们从燕山地区南下,兴起于河济之间,终于造成了代夏而建立中国第二个王朝的基础。在泰山与古济水流域,形成了以奄(今曲阜)与薄姑(今山东博兴县)为中心的各方国。西周初奄与薄姑仍是东夷中的大国,他们是东夷中社会发展水平最接近夏、商的方国,而泰山以东至海,以南至淮的各部落与方国,即夏商时期的九夷或夷方。西周初既灭奄及薄姑,封鲁与齐于其故地。以齐鲁为中心,今山东省境内到春秋的只有莱夷没有完全华夏化。淮水地区诸夷,为西周东方的劲敌,是西周中后叶东夷的主体。齐与鲁对周围东夷部落的政策有明显的区别:齐太公治齐“因其俗,简其礼”,鲁公伯禽治鲁“变其俗,革其礼”。齐所采取的政策,促进了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的融合,不仅在春秋时首先称霸,齐国的文化对整个华夏文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齐国周围的东夷部落较快地与之融为一体,前567年齐国灭莱,于是山东半岛各东夷小国已被齐兼并。 鲁国伯禽强调变革当地土著居民的礼俗,虽然鲁以推行周礼著称,但当地土著东夷的习俗仍顽强地保留着。鲁在东夷文化起源发展的中心地区,以华夏族之周文化为主导,发展出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孔孟儒家学说。孔夫子,其先为宋人,是商族苗裔。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分布着少昊集团的后裔嬴姓与偃姓诸国,如徐、江、葛、黄、淮夷 、锺离、英、六、舒鸠等,他们是蚩尤战败后由山东迁移过来的东夷部落,但南迁后含有更多的百越血统。春秋时期他们与诸夏通婚,参与会盟,在战国大兼并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先后被楚、鲁、吴-越所兼并,他们的文化对齐、鲁、楚及吴越都有影响,在政治上逐步统一过程中,文化与民族得到交汇融合,夷夏间的差别逐渐消失,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应该说一直到汉朝,东夷的华夏化才彻底完成,东夷在向华夏族完全贡献了自己的科技智慧后,在血缘上、语言上被华夏族函化,最终成为汉族的一分子。所以目前山东、苏北、皖北之汉族,血缘上都含有通古斯和百越血统,非纯粹的华夏血统,但人种上与华夏无异,属于北方远东人种。

3.巴蜀与吴越的半华夏化
巴与蜀都是从青藏东进的藏缅族群,属于北方远东人种。巫山人、元谋人等百万年以上的人类化石至晚期智人资阳人,都发现于长江中上游。黄帝之子昌意,昌意降处若水(今雅砻江),娶蜀山氏女(蜀族)生颛顼,封其支庶于蜀;禹生西川石纽(今北川县),娶于涂山,在蜀导江治水;蚕丛氏、柏濩氏、鱼凫氏三代蜀王相继王蜀,各数百岁。蚕丛,属氐人的一支,创造了三星堆文化。公元前21-前11世纪,鱼凫氏(受帝颛顼教化, 与夏同源)建立古蜀王国,建都今广汉三星堆,繁荣了三星堆文化。前1300年,廪君在今湖北省恩施县建立巴国。公元前11世纪巴、蜀从周武王伐纣。西周王朝封其宗姬于巴,为巴子国。 西周亦封蜀为诸侯国,杜宇(望帝)取代鱼凫氏,在蜀建立杜宇王朝,建都今郫县。公元前7世纪荆人(江北楚蛮)开明氏鳖灵入蜀为相,开凿玉垒山,治水有功,逐走杜宇,立为蜀王(丛帝),建立开明王朝,建都今双流县境。公元前6世纪蜀王开明五世迁都成都,建立五丁制度。
 
前611年巴、秦、楚国联合灭庸,楚占有庸国中心今竹山县,秦得到安康,巴分得今巫山 、奉节。前361年巴国入川,据有川东之地,形成了与蜀在四川地区东西相对峙的局面。战国时期,巴国在清江流域的故地被楚国吞食,在鄂西北及陕南的势力也被楚、秦所逐。

前316年秦惠王遣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率师从石牛道伐蜀,蜀亡。同年,秦移师攻巴,巴亡。 前314年秦置巴郡,郡治江州(今重庆)。秦封蜀王子通为蜀侯。前285年秦昭王改蜀国为蜀郡。

前256-前251年秦昭王时,李冰为蜀守,主持修筑都江堰,倡导凿井吸卤煮盐。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设巴、蜀二郡,郡下设县。为开通西南夷,下令修筑五尺道(由今宜宾通往云南曲靖)。

巴蜀被秦国并吞后,秦国置官施政、遣兵驻防,并迁移关中华夏族百姓1万户充实四川。四川地区初步华夏化,所操藏缅语族语言逐渐杂有汉语族蜀语支的语言。吴国王族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仲雍,讲汉语周族方言;国民吴则属百越族群,操吴越语。

从吴太伯至寿梦19代,有5个多世纪。前584年寿梦使淮河中下游的东夷各部落及越人各部落,从属楚改而属吴。寿梦死后,王位成为争夺目标,前515年,公子光刺杀王僚自立为吴王阖闾。阖闾重用楚国的伍子胥和齐国的孙武,在前506年联合蔡、唐与楚决战,一度攻下楚国郢都,后退兵回吴。阖闾伐于越国受伤身亡,其子夫差立。夫差打败于越,此后屡北上伐齐。于越王勾践乘机袭吴,吴亡,疆域和民众大部分为于越国所有。于越王始祖无余,是夏朝国王少康的后裔,而于越国民则属百越族群。于越国即今浙江省。自无余以后20余世,至允常,于越兴起,与吴王阖闾争雄。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勾践卧薪尝胆,任用范蠡、文种,灭吴,与齐、晋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勾践既称霸,于是迁都于琅琊(今山东省诸城县),前379年都城又迁至苏州。前334年楚威王兴兵伐越,杀越王无疆,灭越国。

吴、于越,虽然在春秋晚叶争霸于中原,但无论中原还是吴越都仍然认为吴越是蛮夷。吴越保持着与百越其它各支共同的文化特征,经济生活属水田农耕民族,目前所知最早的经过种植的水稻是在河姆渡文化中发现的,越所住干栏式住房也已在河姆渡文化中出现。青铜文化发现与中原同步而发达晚于中原,可是到春秋时期,吴、越的铸剑技术闻名天下,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欧冶子铸剑的技术举世叹为观止。吴越的断发文身、拔牙凿齿,也都具有百越文化的共同特征。随着与中原交往的频繁,特别被楚国并吞后,吴越半华夏化程度越来越深,开始操汉语族 。楚语支与百越语族的混合语言,逐渐融合成汉语族吴语支。

4.汉族的形成

(1)汉族的形成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支,今天汉语族只有一个语支----汉语支,汉语支只有一个语言---汉语。为什么别的语族会有上百种语言,而汉语族只有汉语一种语言,这与操汉语族语言的诸多部落空前剧烈的统一战争和扩张战争有关。秦始皇统一所有汉语部落,并扩张到非汉语部落的岭南和福建,为汉民族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基础。藏缅语族没有过成功的内部统一战争。当年吐蕃并吞南诏、南下缅甸、北出中亚,甚至进攻长安,眼看要实现藏缅族的统一,却被回鹘进攻和内讧给打断了,自从信仰喇嘛教以来,彻底取消统一藏缅族的念头。

苗瑶语族从来没有进行统一战争,甚至连想过都没有。

百越语族也进行过尝试,可惜缺乏领袖,当年越南进攻两广、控制老挝,吞并柬埔寨,合围泰国,这是“蚍蜉撼大树”!

通古斯语族的满族、朝鲜族、大和族之间的统一战争倏而即逝。日本侵朝失败了,日本扶植满洲国失败了。满洲成功了统一了东北的通古斯,却在没有统一朝鲜、日本等全部通古斯民族之前就贸然发动侵华战争,最后被汉化,家园也被汉族占据。突厥语族历史上曾经统一过,遗憾的是他们碰上了李世民,现在泛突厥主义兴起,不知道能否成功?

相对而言,成吉思汗是成功者,他就是先统一了蒙古语族诸部落,形成蒙古民族后才发动侵略战争的。到现在,蒙古族虽然分裂过多次,但这个语支却只有一个,如果不是清朝和中国的分而治之政策,统一的大蒙古国还会继续存在。

南亚民族自古就被其他民族分割成几个孤岛,自身难保,还谈何统一。南岛民族被大海和太平洋分割成几千块,并且相距万里,不被淹死就万幸了。

经过汉朝400年的统一相处,各个汉语民族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逐渐由多个民族融合为 一个崭新的民族----汉族。汉族有统一的政治中心关中,统一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中原,汉族有统一的书面文字和统一的口语----雅言。尽管汉族在华夏族的基础之上同化吸收了部分羌族、楚蛮、东夷,但汉族仍然是完全意义上的北方远东人种。

(2)汉文化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闪含语系的巴比伦、埃及,达罗毗图语系的印度,各自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古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于两千年前就趋于黯淡了;印度的哈拉巴文化被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扫灭;创建过太阳金字塔的玛雅文化,也衰败于中美洲丛林;悠久的犹太文化过早地失去家园而流离失所;光焰万丈的古希腊文化,则被罗马所取代,罗马文化又因日耳曼蛮族的入侵,而毁灭殆尽。唯有崛起于东亚大陆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在坎坷跌宕中延绵发展数千年,经历改朝换代,分分合合,却始终未曾中绝,成为世界史上“连续性文化”的典范,与那些时有中断的文化迥然有别。从地理环境看,汉人处于半封闭的大陆性地域之中(一面临海,三面是险阻丛生的陆路交通),由此造成了汉人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是在这个条件下形成的:人们不求对外的开拓发展,而只追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和谐生活方式、以及讲究个人的自我完善的道德生活。从社会性质看,古代汉人社会是宗法制的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单位,逐步向外辐射,形成家族、宗族为纽带的社会网络。这个网络是以亲情编织起来的,道德伦理就成为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首先必须遵守的,也是自觉遵守的,高于一切的标准,从而形成汉人注重血缘关系的社会心理。 正是由于这种农业经济格局、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相互影响和制约,构成了汉族社会独特的、稳定的生存系统,与此相适应,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显示了鲜明的伦理型特色。

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文化就已经是光辉灿烂,然后是秦的大一统,更重要的是汉朝对这种大一统的巩固,从而确立了基本的文化格局。汉以后一千多年,虽然也有来自北方蛮族的军事侵扰,但并没有真正可以同它抗衡的文化力量,所以军事征服者反过来又要被华夏文化所征服。佛教(印度文化)渗透到华夏文化诸多方面(尤其是哲学和艺术中),于是华夏不仅诞生了汉化的佛教哲学的产生,而且在回应佛教的挑战中又产生了宋明新儒学;但佛教并没有激起中华根本价值的大转换,并没有形成一个象西方那样足以同皇权抗衡的宗教力量。所以一直到清末,华夏文化虽有侵蚀和革新,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其基本内容还是汉代的。华夏文化是儒学定于一尊而又兼容释道的文化;华夏文化以其特有的悠久、单纯的传统,以其特有的凝聚力和消化力,进入了民国。

(3)西方文化
犹太文化(基督教精神)和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两个主要来源,它们彼此之间的接触,导致了西方文明的产生。 古希腊古罗马都濒临地中海,海洋在他们的独特文明的形成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随着文明的发展却趋于减弱),而华夏文化则是黄土起重大作用。古希腊发达的奴隶制使财力物力集中,在剥夺一些人的发展机会的同时却为另一些优秀的头脑提供了宝贵的闲暇和更好的条件腾出身来发展文化。古希腊人发达的政治生活表现为直接民主制的城邦治理。古希腊尚知和崇理。古希腊人乐生的,立足此世,宗教是多神论、人生观是自然主义。这种重视此世和热爱生命的精神,在古罗马时期进一步得到发展,具有公民资格的人们不遗余力地从生活中榨取快乐,许诺给大众的"面包加娱乐"成为一种有效而一贯的统治术,这种推到极致的快乐主义不免又成为社会普遍委靡腐化和道德堕落的一个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就发生了基督教的兴起这样一种价值大转换。原初的基督教精神处处都是和古希腊罗马的文明对立的,它是一神的(上帝作为一切秩序和价值的来源);它是超自然的,此世不过是奔赴彼世的一段旅程;它轻视学识,轻视自然德性(如勇敢、荣誉、公正),轻视艺术,轻视财富,轻视家庭生活;蔑视和否定世俗的快乐;对国家最初也持一种政治上的冷淡主义。它极力弘扬的德性是:对上帝的希望、热爱和信任,对同胞的慈悲和仁爱。西方人接受和推崇基督教精神,使钟摆摆到了另一极端:从自我的肯定转到了自我的否定,从在生命中尽量榨取欢乐转到了弃绝生活中的欢乐,从重视人的自然力量的发展和自我潜力的实现,转到了仅仅把尘世的生命作为追求永生的一种手段。西方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即西方文化是从两个相当对立的源泉中汲取活力的:一个是理性,一个是信仰;一个是对尘世生命的讴歌,一个是对永恒生命的希冀。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着明显的断裂,当时古希腊城邦早已不复存在、古罗马帝国也已不复存在,然后是一个漫长的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精神的兴起又开始了另一次价值大转换,西方文化比起基督教的因素来更多的是古希腊罗马的因素。

七、隋唐汉族的形成过程
1. 鲜卑族
鲜卑族属于阿尔泰民族蒙古族群,东部鲜卑源于今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哈勒古河附近的大罕山,时称山戎、白夷(东夷北支);北部鲜卑源于今大兴安岭北段。 前119年,乌桓南迁五郡塞外,东部鲜卑随之迁至乌桓故地今西拉木伦河流域,北部鲜卑迁至呼伦贝尔草原。东汉初乌桓由五郡塞外南迁,鲜卑则南迁至五郡塞外。公元89—105年,北匈奴为汉朝击败,被迫西迁,于是鲜卑大规模成扇形南迁西徙,进至匈奴故地。东部鲜卑在南迁西进的过程中,复与匈奴、丁零(敕勒)、乌桓融合而形成为许多新族别:东部鲜卑和匈奴余种在草原地带南部错居杂处、相互婚媾,形成了胡父鲜卑母的铁弗匈奴;东部鲜卑与敕勒在阴山以北融合为乞伏鲜卑;南匈奴之后宇文氏从阴山迁到西拉木伦河,统治了当地东部鲜卑,称为宇文鲜卑;东部鲜卑慕容氏的一支吐谷浑西迁,与当地羌人等融合成为吐谷浑鲜卑。 北部鲜卑进入匈奴故地后,与匈奴余众融合,成为鲜卑父匈奴母的拓跋氏;拓拔氏一部从漠北迁至河西,称秃发氏。当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统一中原后,便把鲜卑名称据为己有,称慕容氏段氏为东部、白部或徒河,称宇文氏为匈奴。东部鲜卑经过檀石槐、轲比能等部落联盟时期,后来发展成为慕容氏、段氏、宇文氏;北部鲜卑主要是指拓跋氏;西部鲜卑由东部北部鲜卑演化而来,由河西秃发氏、陇右乞伏氏、青海甘肃吐谷浑组成。三部鲜卑,总人口数达二百数十万人。

① 160年,檀石槐建庭于高柳今内蒙古商都县,西击乌孙,北逐丁零,尽有匈奴故地,建立起一个强盛的鲜卑部落大联盟。181年檀石槐死,漠南自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 以东,分裂为三个集团:一是檀石槐后裔步度根集团,拥众数万落,据有云中、雁门;二 是小种鲜卑轲比能集团,拥众10余万骑,据有今山西省阳高县以东的代郡、上谷边塞内外各地;三是原属于东部大人弥加、素利等所领的若干小集团,分布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此外,在云中郡西方和北方,还有鲜卑其它部分。轲比能集团汉化较深,逐渐兼并其它两个集团。轲比能死后,东部鲜卑宇文部、段部、慕容部先后兴起,并乘机南迁,占有乌桓故地。241年,因部分东部鲜卑内附,曹魏置辽东属国,立昌黎县居之,并置东夷校尉管理之。拓跋部也逐渐迁居漠南,占有轲比能故地。檀石槐时慕容部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上游。曹魏初年,慕容廆曾祖莫护跋向东南移动,到达沿海之滨的辽西郡。238年,从司马懿讨辽东公孙渊有功,始居于今辽宁省义县。285年,慕容廆继位,被晋朝封为鲜卑都督。慕容廆娶段部单于段阶之女为妻,生皝、仁昭。319年慕容部占有今锦州市、义县、锦西县、阜新市、朝阳市。慕容廆立侨郡县安置汉人,山东、河北部分汉族世家率领宗族、乡里、部曲、佃客一起投奔慕容氏,有的率众达数千家。辽东一带原来地广人稀,只有一万多户,至公元4世纪初,人口增加10倍。慕容廆起用汉族士人,实行汉化,为其子孙进据中原打下了基础。

333年慕容皝称燕王,迁都龙城(今朝阳市)。皝与石虎订盟击败段部,燕军东伐高句丽,大败宇文部,成为东北强国。350年皩子儁攻陷后赵幽州,迁都于幽州。后擒冉闵,迁都邺城,称帝,与东晋脱离了名义上的臣属关系。360年慕容暐继位,慕容恪摄政,屡与东晋交战。370年,前秦符坚灭燕,慕容暐以下所属诸州郡及各族部首领皆降于秦,得郡157,户246万,口999万。符坚遂徙慕容暐及其王公以下并鲜卑部民共4万多户于长安。后来有的远徙河西走廊一带。384年,暐乘弟泓及冲起兵之机,在城内密结鲜卑族党,欲在符坚参加暐子婚礼时杀之。事泄,慕容暐父子宗族以及城内外的鲜卑人不分男女老幼皆被杀。前秦灭亡后,原前燕旧境内,有鲜卑慕容氏先后建立的后燕、西燕、南燕。段就六眷(疾陆眷)的伯祖日陆眷被卖为渔阳乌桓大人家奴,后渔阳大饥,日陆眷率人至辽西逐食,招纳亡叛在辽西各地的鲜卑人,形成为段氏鲜卑集团。日陆眷卒,弟乞珍立。乞珍卒,子务勿尘立。务勿尘以义县、迁安县为中心,统胡汉之众3万余家,控弦可4- 5万骑。303年,帮助司马越,随王浚攻司马颖。310年,进为大单于,子段匹碑为左贤王。次年务勿尘卒,子就六眷继位。313年就六眷因拒王浚之召,遭浚攻袭,大败浚所遣鲜卑拓跋猗卢军。其时,匹碑领幽州刺史,与并州刺史刘琨共击石勒。318年,就六眷卒,其叔涉复辰自立,不久被段末波所杀,拥从叔羽麟,而匹碑据幽州,分庭抗礼,段部分裂为二。匹碑废羽鳞而自立为单于,卒后传段牙、段辽,屡与宇文部、慕容部、后赵征战。

338年慕容皝与后赵石虎订盟,东西夹攻段部,段辽被皝所杀,段氏鲜卑余众遂为燕所并。段辽弟段兰投奔石虎,兰卒,子龛继领鲜卑余众。350年龛乘石氏内乱,率部落南徙,先至开封,后南迁广固(今山东省益都县),自称齐王。次年,降东晋。356年慕容恪进围广固,龛出降,恪徙居其地的鲜卑、胡羯3000多户于幽州。至此,段部作为古代民族、政治之实体不复存在。宇文氏始祖葛乌菟为匈奴苗裔,原居阴山。一世纪,匈奴或西迁,或南下,余众10多万落归附于辽东太守,散处于辽东、辽西塞外,与鲜卑部落杂居。徒居辽河东西以后,宇文氏始以匈奴酋长的身份统治鲜卑人,加入鲜卑部落联盟,逐渐鲜卑化,遂称鲜卑宇文氏 。293年,宇文莫槐被部下所杀,弟普拨立。普拨死,子丘不勤立,娶拓跋绰之女为妻。丘不勤死,子莫珪立。莫珪占有今赤峰市、开鲁县、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巴林左右旗。莫珪死,子逊昵延立,取拓跋禄官长女为妻。逊昵延死,字文乞得归立。333年宇文逸豆归杀乞得归自立。344年燕灭逸豆归。从此,宇文部众大都归慕容氏统辖,后属北魏拓跋鲜卑,北魏末,宇文泰势盛,专政西魏。

② 鲜卑族拓跋氏源于大兴安岭北端,前100年,拓跋毛是首领。毛下传五世而至拓跋推寅,正值东汉初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保塞,拓跋鲜卑乘隙第一次南迁,至呼伦湖。推寅后又经六世,至拓跋邻时,分为七个部落:纥骨氏、普氏、拔拔氏、达奚氏、伊娄氏、丘敦氏、俟亥氏,由七个兄弟分别统辖,七个部落连同拓跋氏形成“鲜卑八国”。后拓跋邻又命叔父拓跋之胤为乙旃氏、拓跋疏属为车焜氏,形成帝室十姓。同时拓跋邻传位于儿子拓跋诘汾,诘汾率众继续南迁,到达匈奴故地,今固阳阴山一带。拓跋鲜卑进入匈奴故地后,与留居故地的匈奴融合。拓跋力微时,在75个异姓部落中,属于匈奴的就有贺赖氏 、须卜氏、丘林氏、破六韩氏、宿六斤氏等。匈奴部落加入拓跋鲜卑联盟后,与之杂居共处,相互通婚,逐渐被鲜卑化。“拓跋”的含义,就是鲜卑父、匈奴母所生后代之意。 

220年,诘汾卒,次子拓跋力微因母为“匈奴天女”,故被立为首领。而秃发(“秃发”即“拓跋”之异译)匹孤虽为长子不得继位,于是率自己所属部众从塞北继续迁居河西。248年,力微控弦之士达20余万。258年,力微定都于定襄郡之盛乐(和林格尔县)。261年,力微还遣其子沙漠汗至魏都洛阳,接受汉人文化。 从力微开始,蒙古草原各部落纷纷成为拓跋联盟的新成员。当时除了帝室十姓外,其它异姓诸部加入拓跋联盟的有75个。内入诸姓到北魏时,按照原来是否为部落大人和内入后的功绩,分化出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称为“勋臣八姓”。除本部外,四方诸部还有35姓与拓跋部落经常发生朝贡关系。

295年,力微少子禄官统部时,仿匈奴旧制,分国人为中、东、西三部。禄官自为大酋,居上谷之北,东接宇文部,为东部;以力微长子沙漠汗之子猗统领一部,居代郡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县)北,为中部;以猗弟猗卢统一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为西部。298年乘宇文莫廆子逊昵延朝贡之机,将长女嫁之。304年应晋州刺史司马腾之请,与猗率部破匈奴汉王刘渊于山西省离石县、山西省黎城县。307年病卒,侄猗卢继位。310年,猗卢遣侄郁律助刘琨大败白部鲜卑及铁弗匈奴。猗卢因功受封为代公,并求晋割让山西省代县以北五县,乃徒10万户以充其地。312年,遣长子六修等为前锋,亲统20万众作为后继,击败刘聪子粲于晋阳。313年,以平城为南都,统领以晋人为多的南部。316年,猗卢以少子延明为嗣,因与六修有隙,猗卢为六修所弑。拓跋郁律时(317—321年),击败入侵之铁弗匈奴刘虎,以女嫁来附之虎从弟路孤。进而向北部草原发展,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马将有百万。又数传至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历10年之久,汉化较深,学会了不少中原的典章制度。338年,什翼犍在今山西省浑源县建立代国,分国之半与弟孤。次年,用代郡汉人燕凤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其余官职及名号,多仿晋制。376年前秦苻坚应刘卫辰之请,发幽、冀、并三州兵30万,分数路会攻什翼犍,代国灭。

383年前秦政权倾覆,慕容垂复燕国。386年什翼犍嫡孙、慕容垂外甥拓跋珪乘机复代国,398年定国号为魏,迁都平城。395年,拓跋珪与慕容宝会战于参合陂,大破后燕军,俘获士卒4--5万,皆坑杀之。397年,乘慕容垂新死,亲勒六军40余万,攻取晋阳、中山、邺等名城重镇,拥有黄河以北之地,隔河与东晋相峙。至423年,拓跋珪孙、拓跋嗣子拓跋焘继位。俘夏主赫连氏,杀之,夏国灭; 攻占龙城 ,北燕冯氏灭;取凉州,俘北凉沮渠牧犍,收姑臧(武威市)城内户口20余万;收服西凉李嵩之孙李宝。屡次出兵击败柔然、高车,获部众数10万落;又遣将袭吐谷浑,使慕利延败走;采取镇抚兼施的策略,使西域诸族及东北契丹等族遣使朝贡。遂完成统一北方大业,结束了十六国割据局面。继而450年率军10万南下进攻刘宋,经略江淮,围汝南县,直抵今江苏省六合县。后遭宋军顽强抵抗,掠淮南5万余户而返。汉族政权北燕国王冯跋死后,弟冯弘继位,在北魏的进攻之下,冯弘逃到高丽被杀,冯弘的一子一女被北魏俘虏。子冯朗在北魏官至刺史,女入宫成为北魏太武帝的贵妃。冯朗因事被杀,其女儿入宫受姑母的抚养,成为北魏文成帝的皇后。465年,文成帝死,12岁的献文帝即位,冯太后杀丞相乙浑,掌实权。孝文帝4岁即位,冯太后继续临朝称制。冯太后吸收汉族制度:建立“班禄”制度给官员俸禄,实施均田制,建立户籍制度。 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495年孝文帝死,之后三十几年,魏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先后执政,他们逐渐废弃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

③ 秃发匹孤于219—256年间,由塞北阴山,沿黄河两岸,顺贺兰山脉东麓南下,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至宁夏北部游牧。256—263年间,曹魏镇西将军邓艾又迁秃发鲜卑数万人至河西陇右雍州(今陕西省中部)、凉州之间,最后秃发鲜卑聚居于河西走廊东部及青海湖以东,与汉、羌等族杂居共处。但鲜卑等往往被西晋征发为兵,或被掠沦为奴婢或佃客,同时还要缴纳赋税。秃发匹孤数传至寿阗。寿阗卒后,孙子秃发树机能统其部众,279年攻破凉州(武威),阻断西晋与河西之交通。西晋遣马隆攻之,杀树机能,秃发部复降于西晋。但秃发鲜卑部落并没有因此而溃散,数传至秃发乌孤,势力渐盛。

396年,吕光在凉州建后凉国。乌孤决意摆脱吕光控制,建立南凉国,定都乐都,经营河湟地区,族人分镇各地,又用汉、夷各族贤士。399年,乌孤弟利鹿孤即位。402年,利鹿孤弟傉檀即位,称臣于后秦。414年西秦灭南凉。南凉亡后,秃发鲜卑部落为西秦统治,西秦为夏所灭,夏又亡于吐谷浑,陇西、河湟后又为北魏所占有。秃发鲜卑最终与北魏拓跋鲜卑同被汉化,至今在西宁市还留存着秃发氏的后代。秃发鲜卑的另一部分贵族和部民则投归了河西的北凉,傉檀子保周、破羌(源贺)等都投奔北凉。后北凉亡于北魏,河西秃发氏皆归北魏统治,北魏封保周为张掖王,破羌为西平公等。源氏一族在北魏地位显赫,后裔贺乾曜曾相唐玄宗。乞伏部原为鲜卑人,乞伏鲜卑是原居于贝加尔湖一带的丁零(高车)南下与鲜卑融合而成。265年,乞伏国仁五世祖佑邻率5000户,由阴山迁至宁夏清水河流域,势力渐盛。佑邻曾孙述延在位时,前赵雄据中原、张轨初有河西,述延又迁至甘肃省兰州市东榆中县,乞伏联盟增至10万余落、50余万人。330年述延死,傉大寒立。傉大寒卒,子司繁立。司繁归降于前秦苻坚,司繁卒,子国仁立。 383年苻坚遣吕光征西域。385年乞伏国仁脱离前秦统治,388年,国仁卒,国仁弟乾归继位,定都兰州市西北,建立西秦国。400年后秦姚兴与姚硕德灭西秦。409年乾归自收众3万迁往甘肃靖远县,旋乘后秦衰弱之机,复国。412年乾归及其子为国仁子乞伏公府所杀。炽磐击败公府,夺位,承父遗策,笼络陇右汉、羌等,重用汉族人士。414年炽磐出兵灭南凉,又逐北凉沮渠氏势力出湟水流域,势力伸入今四川省西部羌族之地。428年炽磐卒,太子慕末即位。431年夏主赫连定杀乞伏慕末及其宗族500人,西秦亡。乞伏轲弹、乞伏千年投归北凉,跋跋、延祚投归夏国,而昙达为羌人执送于夏。赫连定在渡黄河夺北凉河西之地时,为吐谷浑慕璝所灭,所率乞伏鲜卑等西秦降户及赫连部人皆为吐谷浑虏去。因而,乞伏鲜卑有一部分与吐谷浑融合。后北魏灭北凉,并逐吐谷浑出陇右,散处于河陇地区的乞伏鲜卑为北魏所统治。乞伏氏及出连氏、叱卢氏等,均成为北魏的“内入诸姓” 和“四方诸姓”。不论是在北朝作官为吏的上层,还是一般乞伏鲜卑人,后来大多被同化于汉族。吐谷浑原为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先祖游牧于今辽宁省义县东北。285年,鲜卑单于涉归庶长子吐谷浑,因与以母贵继单于位的嫡弟慕容廆不和,率所部1700户从辽东慕容鲜卑中分离出来,西迁到阴山。313年又从阴山南下,至枹罕(今甘肃省临夏市)。317年吐谷浑卒,长子吐延嗣位。329年,吐延为四川省阿坝境的羌酋姜聪所刺,长子叶延建吐谷浑汗国。政治中心在今青海湖西15里共和县。 吐谷浑碎奚臣服于苻坚,碎奚子视连在位时称臣于西秦。视连子视署、视署弟乌纥提先后继位,405年视署子树洛干继位,被乞伏炽磐打败。树洛干弟阿豺继位,于421年降于西秦。426年阿豺弟慕璝立,与北凉卢水胡沮渠蒙逊、夏国铁弗匈奴赫连定及刘宋联合,共同以抗西秦。吐谷浑统治的地区,氏、羌为主要部众,吐谷浑统治者联合羌族上层稳定境内统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吐谷浑逐渐与羌、氏、汉等民族融合成为新的民族共同体。431年,赫连定灭西秦,旋为慕璝击溃被擒。乞伏氏、赫连氏后成为吐谷浑统治集团的组成部分。中经慕利延、拾寅、度易侯,至伏连筹时(490—529年),成为吐谷浑鼎盛时期。吐谷浑自伏连筹卒后,汗位更迭频繁。591年,夸吕死,子世伏立。596年,娶隋宗室女光化公主。次年,吐谷浑国内大乱,国人杀世伏,立其弟伏允为可汗,仍尚光化公主。隋炀帝继位后,曾两次征讨吐谷浑,伏允逃往党项,吐谷浑政权暂亡。后伏允乘隋内乱尽复故土,并对突厥表示名义上的臣属关系。635年伏允被唐将李靖击败,西奔至且末县,为左右所杀。从此,吐谷浑分成东西两部:西部以鄯善为中心,由伏允次子达延芒波结率领,后降附吐蕃;东部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继位,旋为部下所杀,子诺曷钵继位,成为唐属国,640年唐大宗以宗室女弘化公主妻诺曷钵。 633年,吐蕃举兵灭吐谷浑,诺曷钵率领残部投唐凉州。但仍有一部分吐谷浑人留居故地,为吐蕃所灭,成为吐蕃属国。666年,唐徙其众于灵州,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唐肃宗(756—762年)时,吐蕃占据安乐等州,吐谷浑再迁往朔方(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和河东(山西省蒲县),部众分散,被称作吐浑 、退浑。9世纪中叶,吐蕃崩溃后,吐谷浑人居住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依险屯聚自保。五代时,吐谷浑族主要集中在青海、甘肃河西、黄河河套南北、山西等地。契丹得燕云十六州后,吐谷浑人附属于契丹。12世纪后,部分河东吐谷浑人返回甘、青故地,与湟水流域之吐谷浑人会聚。后多融合于汉族或土族之中。土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re: 汉族的发展和演变1 亢龙有悔 2007-04-02 17:03  
五、黄种人各民族

1、各人种9万年前,非洲东部的一个妇女生下三个孩子,分别叫黄、白、黑。小黑逐渐散布非洲大陆和地中海北岸、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印尼群岛、澳洲等靠近赤道的地区。小黄与小白一道辗转到达辽阔的中亚,过着惬意的游牧生活。在1.8万年前,由于南方农耕生活的诱惑也由于中亚本身人口增加,所以一部分白人开始分离,向西进入地中海、阿拉伯海沿岸地区,甚至到达澳洲,与当地黑人土著融合,形成闪含语系、达罗毗图语系、原始澳大利亚语系的分布。闪含语系创造了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犹太文明;达罗毗图语系创造了哈拉巴文明,含有较多的黑人土著血统;原始澳大利亚含有最多的黑人土著血统,散布在印度东部、印尼、澳洲。一部分黄人迁移到南伊拉克,建立苏美尔文明,成为古埃及 文明、巴比伦文明、犹太文明的共同源头。

公元前3000年,中亚(里海北岸)白种人主体正式分裂了,人们离开故乡分好几路向四面八方迁移。其中一路到了希腊,另一路到了意大利(这两路分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起源)。另一路穿过中欧一直到达不列颠诸岛(他们是凯尔特人的祖先)。还有一路北上到了俄国,同时又有一路跨过伊朗、阿富汗最终到了印度。他们每到一处,就征服或同化当地的土著,把自己的语言传播到那里。鉴于广大的东亚原始人已经在先前的冰期(距今7万年,第四纪晚更新世冰期)中全部死光,一部分黄人奔向印度恒河流域、又移向东南亚、接着占据中国南部、进而渡过长江黄河,一直到达渤海,沿途次第形成南亚-南岛、百越(壮侗或泰老)部落,为南亚人种,特征是肤色较深、脸庞较小、嘴唇较厚、鼻翼较宽。另一部分黄人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形成阿尔泰部落,其中游牧在河套、黄土高原的为突厥群,游牧在河北平原为蒙古群,游牧在环渤海和朝鲜半岛的为通古斯群,均为北亚人种,特征是肤色较浅、脸庞较大、嘴唇较薄。

2.阿尔泰民族与南方民族的分布
后来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人东迁突厥游牧区,在长期的战争和交往中,吐火罗人被突厥群同化,所以后来的匈奴、坚昆、丁零、金山突厥等突厥部落,都是黄白混血人种。随着突厥族群的西迁中亚,他们与当地的晚于吐火罗人到来的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也发生融合。前2900年,从突厥族群分化出一支部落,他们西迁乌拉尔山,形成乌拉尔族群。乌拉尔族群的一支与当地的占人口多数的白人融合,形成芬兰-乌戈尔人,再后来分成三支向外扩散:向北的一支沿着伏尔加河上游进入北欧,演变为芬兰人、芬兰以北的拉普人、爱沙尼亚人、莫尔**亚人、乌德穆尔特人、马里人;向西的一支演变为马扎尔人;向东一支,沿卡马河、越过乌拉尔山,进入西伯利亚,演变为科米人、汉蒂人等。剩下的乌拉尔族群被称为萨莫耶德人,包括涅涅茨人、塞尔库普人,他们没有与白人融合,是纯粹的黄种人 。

公元400年突厥族群的匈奴西迁,演化为保加尔人。公元600年蒙古族群的柔然人厌达人西迁,一部分被斯拉夫人同化,一部分被保加尔人同化。保加尔人的一支演化为目前的楚瓦什人,保加尔人的另一支被斯拉夫人同化为保加利亚人。 中亚北部的突厥族群可萨人、佩切涅格人、乌古思人、钦察人逐渐演化成目前巴什基尔人、库梅克人、诺盖人;后来一部分与西迁的蒙古人融合为鞑靼人。 突厥族群沿勒拿河、叶尼塞河向北极地区移民,形成雅库特人、楚科奇人,接着又经过白令海峡进入了美洲,成为阿留申人、爱斯基摩人,印地安人,这些人都没有与白人发生融合,属于纯粹的黄种人。一部分百越渡淮河北进,其中的三苗部落占领河南平原,其余部落与通古斯融合为新的民族(东夷),韩民族就是东夷的一支;一部分通古斯部落不甘与百越并处,逃往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演变为鄂温克、肃慎民族。通古斯民族和东夷还进一步迁到日本征服当地的南岛群成为统治阶级。最后一部分黄种人在与印欧语系相处多年后,也决意离开中亚,向东进入昆仑山,形成汉藏部落,汉藏部落进而向东迁移散布河西走廊、湟水流域、渭河上游。汉藏部落的藏缅族群居住在湟水流域、昆仑山、河西走廊,而原始汉语部族居住在甘肃天水、陕西宝鸡一带,原始汉藏部落属于远东人种。藏缅族群逐渐南迁,其中羌人藏人分布在甘肃、青藏、新疆,蜀人、氐人、巴人分布在四川。

百越族群分布在中国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三苗分布在江淮和长江中游江南、扬越分布在长江中游、吴越分布在长江下游、闽越分布在闽江流域、南越分布在珠江流域,部分则漂流到日本。百越族群属于黄种人南亚人种。南岛族群散布到越南占城、日本、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地,部分继续南迁到马达加斯加、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关岛、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美拉尼西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斐济)、波利尼西亚(夏威夷、萨摩亚、汤加、库克群岛、土阿莫图、毛利)等地,他们同化了当地的黑色人种原始澳大利亚人。南岛族群属于黄种人南亚人种。南亚族群分布在中南半岛和印度,受百越族群南渐和雅利安南下印度的影响,现在的南亚族群居住区被分割成几块:中国的百濮(佤-德昂-布朗)、缅甸的孟族、柬埔寨的高棉族、马六甲族、印度的蒙达族、斯里兰卡的维达人。其中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南亚族群黄种人血统最浓,其包含的黑人土著血统较之印度为淡。

3.华夏族的形成
原始汉语部族后来继续向东迁移,逐渐散布整个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西半部,在这里他们
创造了发达的前仰韶文化。由于此时禽兽多而人少,于是原始汉人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这时的首领被称为有巢氏。之后原始汉人发明钻燧取火,这时的首领称为燧人氏。这个时期,突厥群和蒙古群(被称为戎狄)都臣服于原汉族,自动向北撤离,突厥退缩到黄土高原北部并开始迁移到蒙古高原,蒙古退缩到北京并开始迁移到大兴安岭森林,没有退缩的突厥和蒙古,与原始汉人融合,操带阿尔泰特征的汉语。这个时候,由通古斯和百越混合而成的原始东夷强大起来,挡住了原始汉人继续东进的道路,东夷的首领华胥氏居住在今天的曲阜。经过多年的征战和文化交融,华胥氏的后裔在中原地区逐渐与原始汉人混同。华胥氏后裔一支后来移居汉人故里甘肃天水成纪(今秦安县),与当地汉人某男交婚,生下太昊,后来,由于母系氏族社会不知父亲在何处,太昊率领族人奔向母系故里,到达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时,发现该地适合居住,于是定都于此。在宛丘太昊创建了八卦、结网捕鱼,由于他特殊的出身,被华北平原西部的原始汉族和华北平原东部的东夷尊为共同的首领。太昊娶西华县的氏族首领女娲为妻,开创了一夫一妻\近亲不通婚的先河,摈弃了原始的群婚制。太昊文化是仰韶文化与海岱文化的融合 ,所以太昊被公推为黄河流域上中游和下游所有居民一致认同的人文始祖。太昊时代由于发展了人工饲养家禽、家畜,取代了以往的渔猎生产,所以首领太昊又被称为伏牺氏(伏羲氏)。

伏牺氏之后,公元前30世纪,原始汉人进入了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生产的阶段,首领称神农氏。神农氏定都宛丘,并遍尝百草,发明了中医。神农氏为开拓生产、生活空间,逐渐向东北发展,与生活在今山东西南部的东夷部落斧燧氏发生冲突。神农氏将其击败、兼并。随后,神农氏部落由今河南淮阳地区迁移至今山东曲阜一带。附近各部落自动归附,组成部落联盟。此战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记载的第一次作战行动。神农氏文化也是原始汉人与东夷文化的融合。神农氏末期,今河南新郑出现一个强大汉语部族少典氏(有熊氏),后来该部族由于黄河洪水西迁到今甘肃天水。 同时,在今洛阳至华山一带则居住着原始汉语部落有蟜氏。 今岐山南部的渭水支流姜水居住着原始汉语部落有牛氏,他们与有蟜氏婚姻繁衍成炎帝部落。有熊氏娶有蟜氏,生黄帝于姬水(天水)。黄帝长大后与他的前辈伏羲一样,受肥沃的中原 吸引,离开故地,向东发展,到达今黄陵县。后沿洛水南下,在今大荔县朝邑一带渡过黄河,又沿着中条山和太行山西麓向北,最后沿着桑干河走出山岭,在今河北北部涿鹿、怀来境内的平原上定居。 炎帝八世孙榆罔氏率共工、四岳沿渭水向东迁徙,沿着黄河南岸到达今山东境内,又从山东渡河北迁,与黄帝部落相遇。两个亲缘部落为争夺霸主,在汾河下游的阪泉地区发生激战。炎帝被打败,归服了黄帝,以两个部落为基础,华北平原西部、汾河平原南部、渭河平原东部的诸多远古汉语部落逐渐融合成华夏族。这时原居山东的东夷首领蚩尤西进,原居淮南的三苗(苗瑶先祖)首领夸父也北进中原。东夷与三苗结成联盟,蚩尤任盟主,共同对付华夏族。公元前2700年,华夏族领袖黄帝在河北省涿鹿县大败蚩尤夸父联军并杀之,蚩尤部下抢得蚩尤尸体,秘密归葬濮阳西水坡,称“帝丘”。 联军残众向冀州撤退,黄帝穷追不舍,东夷、三苗(九黎氏)仓皇渡黄河南逃。三苗南退长江中游,东夷东退泰山,华夏族占领河南大部,定都新郑。经过与东夷文化之交流,适合汉语特点的文字---汉字正式出现。

黄帝之子计25人,因母不同而有12姓:姬、西、祁、纪(己)、滕、任(妊)、苟、僖、姞,儇、衣,但仅有姬、祁、任、己、姞的后裔有封国。今晋南及晋豫陕接壤地区,春秋初仍颇多姬姓小国,其中,虞、虢、霍、韩为周所封,焦、滑、杨、魏、芮、荀、贾、狐、耿 是夏商旧国入周仍列诸侯。 祁姓祖帝尧,有唐、杜、房等国;己姓有苏、温、顾、昆吾等国;姞姓有南燕、巢、密须诸国;任姓祖奚仲,有薛、铸、挚、畴等国。这些姬姓以外的小国,除极少数在今山东与河南南部,大多都在陕豫晋接壤区及太行山东麓。黄帝的苗裔,春秋时仍有姬姓之戎(王室原本华夏人,因当上了阿尔泰人的首领而被之同化)活动于晋陕之间,太行山东麓今河北中部有祁姓的白狄鼓国,姬姓的白狄鲜虞,鲜虞之后建中山国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黄帝大儿子玄嚣,二儿子昌意。昌意后裔高阳(帝颛顼);玄嚣后裔高辛(帝喾)。 前2500年,颛顼在位,颛顼是一位出身于黄帝集团而抚育成长于东夷的古帝,是东西两大集团交融的象征。颛顼的后裔舜在东夷亲戚家长大,成了有虞氏首领;颛顼的儿子娶四岳为妻,生下祝融氏,被封在河南新郑;颛顼的外孙皋陶住泰山一带,皋陶与儿子伯益都先后成为东夷族的领导者。 前2400年,帝喾在位,他的四个老婆生了四个儿子:常仪生挚,庆都生尧,姜女原生弃,简狄生契。挚被派往曲阜,与夷族杂居,接受了太昊族(该族分两支,原支在淮阳发展为华夏族,东迁一支在曲阜发展为东夷)的文化,因此称为少昊,派往滦河以东驻守边疆统治当地的东夷部落—有娀氏部落。弃被派往陕西武功县驻守边疆统治当地的炎帝部落—有邰氏部落。榆罔氏之后,炎帝部落演化为共工、四岳、氏羌三大支。 共工为九州姜戎的共主,发展于今豫东北及冀南地,曾与颛顼争帝。共工女嫁与颛顼儿子骆明(黄帝系),生鲧(姓姒), 鲧被封汶山石纽(今四川省北川县),娶有莘氏之女修己为妻,生下禹。禹幼年便随鲧东迁,来到中原。鲧被帝尧封于崇(嵩山),后因治水失败被杀。 四岳为姜姓的祖神,其后裔在西周的有申、吕、齐、许等国。姜子牙以前,已有逢伯陵(姜姓)在齐;吕原在陕西,后迁今南阳市境与申共居;许即今许昌市境。 四岳一支继承了炎帝称号,都陈(河南淮阳县),由于神农氏先前也在此建都,所以后人常常把炎帝和神农混淆。 四岳另一支与黄帝系颛顼婚姻,发展出祝融八姓 (己、董、彭、秃、妘、曹、斟、芈),最初在今河南新郑一带,以后向南发展,至于河汉之间。祝融八姓的长支为昆吾,己姓,为黄帝集团十二姓中的旧姓;楚出自芈姓。氐羌入藏缅族群成为其首领,控制黄土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藏缅族群后来逐渐东进南进,沿长江东进到云梦大泽(洞庭湖),同化或驱逐当地的扬越与苗瑶 ,三者融合为楚人的先祖;藏缅族群南下,驱逐同化当地百越,融合为彝族、白族、缅甸族的祖先。

综合以上所述,原始汉语最初分布于黄土高原(含渭河流域-洛阳地区-汾河流域南部)和华北平原西半部。其中炎黄融合而成的华夏语是汉语的一支,分布于渭河流域-洛阳地区-汾河流域南部和华北平原西部。陕北、晋中北的高原汉语与突厥语组融合,成为目前秦晋方言的源头。河北平原的华夏语与蒙古语组融合,成为燕赵方言的源头;炎帝部落统治了大半个河南省,百越通古斯融合的东夷语也被华夏语所函化,成为中原官话的源头。由于蒙古语组曾在河北平原与远东人种的汉族混合的厉害,以至于退回大兴安岭的蒙古部落亦由北亚人种变为了远东人种。受东夷混化影响的黑龙江通古斯也由北亚人种变为了远东人种。 藏缅族群由于与百越混化的厉害,血统和语言上与百越亦有很多近似之处。北方官话区、秦晋方言区的汉族有更多的阿尔泰血统,语言上亦有其痕迹,不过话说回来,阿尔泰民族受汉族文化和血统上的影响远较汉族受其影响为甚。

六、汉族的形成过程
1.华夏族的演变
帝喾后裔尧号陶唐氏,都河北唐县(尧后裔后来迁到晋西南夏墟,国号仍为唐)。颛顼后裔舜号有虞氏,生于诸冯(山东诸城县),卒于鸣条(开封附近),东夷化华夏人也。 禹被舜选为继承人,居阳城(今登封县),后徙阳翟(今禹州市)。昆吾氏受封为帝伯,都帝丘(今濮阳西南),启在帝丘铸九鼎,被视为国宝。禹生前曾举东夷族的伯益为继承人,禹死后,前2070年,儿子启发兵攻杀伯益自立,同姓有扈氏(陕西户县)不服,被杀,从此禅让制为世袭制所代。启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汾、浍流域),建都安邑(山西夏县西)。后来由于与东夷的斗争,又迁回到其祖居的嵩山和伊洛平原。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和下游海岱文化(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交汇融合所形成的河南-晋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的前驱;夏人是从黄河中下游炎帝集团中分化出来,又融合了黄帝、东夷许多氏族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夏国所直属的领土只包括中原和晋南,黄土高原此时分布着诸多未开化的原始汉藏部落吐火罗人,未接受开化的汉藏民族夏人统治。帝喾娶东夷部落简狄生契(子姓),契子昭明。昭明子相土发明了马车,并越燕山南下,环渤海湾发展。相土子昌若、昌若子粮圉。粮圉子王亥发明牛车,并发展至易水流域,在和当地的部落发生斗争时被杀。王亥弟弟王恒进而南下漳水流域,被有易部落所杀,上甲微得到河伯的帮助,败有易。当时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在今天津市入渤海,上甲微已在太行山以东古黄河下游立足。到成汤时期,有娀氏移居今濮阳一带,并更名为商部落。前1550年,商部落灭掉夏中央,成了中原的主人,领土比夏朝多了华夏化东夷居住区(鲁西南 ,豫东北)。经过500年统治,商部落完全华夏化。帝喾娶炎帝部落有邰氏女姜原生弃(姬姓),弃后来成了有邰氏部落的酋长。夏朝建立后, 有邰氏世代事夏为掌管农业的官。商灭商后,有邰氏与夏人一起向西北逃窜,到达了今内蒙古伊克昭盟的朱开沟。然后由于商人的继续追击,有邰氏和夏人继续向西迁徙,到达了敦煌地区。在这儿有邰氏和夏人分开,在不窋的带领下往东南返迁,抵达了甘肃省的庆阳 一带。不窋、鞠时代,有邰氏处戎狄之间,从其俗。有邰氏除了受戎狄之俗影响外,还有自己发达的青铜业、农业、家畜养殖业,这是其区别于戎狄的明证。到公刘时期,有邰氏开始强盛起来。前1450年,迁都于豳(陕西省彬县西北)。前1150年,古公亶父受到了戎狄熏育的攻击,被迫迁都周原岐邑(岐山县),结束了和戎狄共处的生活;古公革除戎狄习俗,发展农业,设立五官,将有邰氏部落更名为周国。古公死后被追谥为太王,最小的儿子季历继位。季历臣服于商朝,商王武乙以任姓女子嫁季历,这就是文王的母亲太任。季历成功征伐今山西一带的诸戎,一部分原因,由于先周时代与戎狄杂居,知道如何应付戎事;另一部分原因,山西汾域原是先周时代姬姓的旧地,打进山西,只能算是光复故物。季历被商王文丁所杀后,其长子昌继位,即周文王。文王征伐犬戎、密须(今甘肃省灵台县)、崇(长安县)等国家,然后迁都丰邑(西安南部沣河中游西岸)。文王逝后,武王继立,再次迁都于镐邑(沣河中游东岸)。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强大的周朝,周的领土比商朝多了非夏族的华夏人居住区(炎帝故地关中和黄帝征服之北京-太行东麓)。颛顼后裔女修嫁给东夷嬴姓为妻,生下皋陶(大业)。大业娶黄帝部落的女华为妻,生子名伯益(大费)。伯益辅佐禹治水成功,娶舜的亲属姚玉女为妻,并佐舜调驯鸟兽,称为柏翳。伯益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叫大廉,称为鸟俗氏,另一支叫若木,称为费氏。 大廉的玄孙中衍为商王太戊驾车,太戊许以婚姻。中衍的玄孙是中潏,在今山西陕西接壤地区,与羌戎杂处,为商朝保卫边疆。 中潏的儿子为蜚廉,蜚廉有二子,老大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老二季胜,其后为赵。季胜曾孙造父为周穆王驾车有功,封于赵城(今山西赵城县),恶来曾孙大几也以造父之宠,居住在赵城,姓赵氏。大几的儿子大骆率族人迁居犬丘(甘肃礼县),因大骆庶子非子给周孝王养马有功,被封邑在秦(今甘肃清水县),大骆嫡子成继承大骆的酋长地位仍居犬丘。前842年,西戎反王室,灭犬丘的大骆嫡系一族。周宣王命非子后裔秦仲攻伐西戎,秦仲战死,长子庄公破西戎,收复犬丘,将秦族首都从秦迁到犬丘。前778年庄公死,襄公立,襄公将妹妹嫁给姬姓的丰王为妻,又迁都于汧(今陕西陇县)。前771年,西戎攻占镐京杀周幽王,秦襄公将兵救周,并护送周平王东迁,于是周平王封襄公为诸候。秦国逐渐收复了被西戎霸占的关中领土。 尽管如此,中原诸侯仍因秦人起源于东夷,西迁后又多杂戎俗,而秦穆公伐晋新丧,远袭郑国,更被认为非礼。在整个春秋时期秦都被视为戎狄。

前750年秦文公统一关中,秦人与周人遗众开始共处,才完全脱离游牧转向定居农业,并在周文化影响下向华夏化发展。到秦宪公(前715—704)时迁都陕西宝鸡县平阳村,并灭掉商遗民在西周灭亡后建立的戎化国家。秦德公(前677----前676)迁都于陕西省凤翔县,自此后数百年秦稳定地以此为都。秦穆公最初准备继续向东往中原发展,远袭郑国,结果被晋国联合姜戎邀击,败于崤山。于是西向,打败西戎诸部落,秦国版图已达今甘肃东部与中部。以后数百年中又向西灭西戎义渠(六盘山)等国,向南越秦岭灭蜀、巴,开五尺道准备往滇中发展,向东南与楚争汉中及黔中,成为最雄强的诸侯。民族融合的过程,在秦国进展迅速。秦人的来源大致有如下几大部分:占统治地位的秦公族,起源于东夷,西迁而戎化,进至关中而华化;秦人的第二大来源是“周余民”,其数量当不少于占统治地位的公族,是秦人中文化最高的一部分;在秦人中,被征服的西戎(藏缅族群的氐羌、吐火罗),也占相当数量。由于秦国大力发展农业,对中原的先进文化 、经济及各种人才都采取大力吸收的政策,所以秦人来源虽然包括原属不同民族的几大部分,但到战国中晚叶,已经融为一体,成为秦陇地区的华夏族。 长狄(又名长翟),属于蒙古群,分布于齐、鲁、宋、卫之间;公元前 607年为齐、卫所灭 。 赤狄,属于突厥群,分布于今山西长治地区,是春秋时期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狄族部落,由 6个氏族组成,即潞氏、皋落氏、留吁氏、甲氏、铎辰氏、咎如氏。公元前660年,赤狄因受晋国压迫,东下太行“伐邢、灭卫”;齐桓公率领郑、宋等华夏国 “救邢安卫”。此后,赤狄还攻打过郑、东周、齐等国。前594年晋灭潞氏,接着又灭其余诸部。 白狄,属于突厥群,春秋前期主要分布于古雍州北部(今陕北一带)。前550年,因受秦国的压迫和晋国和戎政策的诱惑,东迁至今河北省石家庄一带。东迁后的白狄主要由鲜虞氏 、肥氏、鼓氏、仇由氏 4个氏族组成。后肥氏、鼓氏、仇由氏为晋所灭。前 507年鲜虞建立中山国,是为早期鲜虞中山国,前406年为魏文侯所灭。前381年左右,“中山复国”,是为后期鲜虞中山国,都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前296年为赵国所灭。战国时期,狄族完全融合于华夏族。 祝融的后裔有一个叫陆终的人,他娶了羌人鬼方氏的女子,产六子,第六个儿子叫季连,是为芈姓。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到了鬻熊的时候,居于河南淅川县,投顺于周文王为其火师,周封鬻熊为楚祖。至周成王时,鬻熊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蛮,熊绎受封较鬻熊地位有所提高,但未能与诸侯同列。熊绎五传至熊渠,趁周室已衰微,南向伐湖北省竹山县,又征服江汉平原东至湖北鄂州市。熊渠立其三子,长子康为句亶王(湖北省江陵县)、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湖北省秭归县),楚国的势力已发展到古三苗的中心地带。前740年,楚武王熊通杀侄自立,一方面向濮人地区扩张,一方面伐蔡、灭邓。前614年楚穆王时期“汉阳诸姬”都被楚吞灭,南方较强大的随国亦为楚之属国。前689年楚国迁于郢(湖北省宜城县)。前659年始与中原诸侯会盟,与齐桓公等有召陵之盟,但仍被中原当作蛮夷。 战国时期,楚国南向占领湘中、黔中,并入滇;东灭越,并有吴、越旧地;北向扩地至泰山地区灭亡鲁国,占领中原南部。楚国几乎统一了整个南部中国。楚国统治阶级是华夏族祝融氏后代,讲一种汉语方言;湖北百姓操藏缅、苗瑶混合语,湖南百姓操苗瑶语。随着楚国与中原诸夏交往的加强和对中原诸多华夏族小国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期,湖北百姓开始操汉藏语系汉语族楚语支,楚语支对西南官话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而没有华夏化的湖北百姓则成为土家族的祖先。

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前,不仅国家林立,而且民族林立,可以说一个国家就是一个民族:夏朝后裔建立的国家生活着夏族,商朝后裔建立的国家生活着商族,周朝分封的国家主体民族是周族但也生活着商族,一些古老部落建立的国家也讲各自的语言。这些民族都讲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种汉语方言,被称为诸夏。
re: 转帖津保铁路专题 亢龙有悔 2007-03-23 19:31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保霸的难产呢?

  在我看来,这要看津保铁路损害了谁的利益,动了谁的奶酪。利益受损最大的首推北京。华北乃至全中国的交通布局都是以北京为中心规划的。中国最重要的南北交通线-京广线-与东北的连接必须经过北京,尽管铁路绕了一个弯儿,多走了上百公里。天津保定一旦连通,势必对经过北京交通枢纽的运量有极大的影响。北京肯定不希望津保铁路的出现,但是作为局外人,北京的作用相对次要。现在,作为局内人的河北省看起来是主要的掣肘因素。表面上看,津保对河北省是有利无弊的事;但是,如果设想要建的不是天津到保定,而是天津到河北省会石家庄的铁路,结果会如何?在我看来,只怕十年前就建成了。

  河北省的经济现在是三强鼎立。2005年全年GDP排名为:唐山2027.12,石家庄1852.40,保定1300.00。唐山经济总量2005年刚刚超过石家庄,但是由于曹妃甸的横空出世,这个河北省十一五计划的重中之重使得唐山的前景无限看好。唐山的资源、基础、地理、最重要的是河北省的支持使得唐山的经济在可预期的将来都是河北省的No1,而且是唐山乃至河北与国内其他地区竞争的凭借。对此,省会石家庄的心情也是可想而知的。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好在,我还是全省第二嘛?不过,津保铁路的建成可能会改变这一切.保定的经济从数值上与石家庄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保定的增长率要高一些.而且,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崛起,津保城际高速的规划,在天津一小时经济圈内的保定不出意外会得到相当大的发展,超过石家庄并不是天方夜谭的事.其实,河北省内石家庄,唐山和保定的地位就好比全国范围内的北京,上海和天津,几十年来,唐山和保定也受了石家庄不少的压制.现在,唐山起来了,下一个说不定就是保定,谁说得准呢?就像天津,现在有谁怀疑天津的经济会超过北京呢?津保铁路对保定的意义,作为一个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强的城市,石家庄比谁都更清楚.一旦经济上被保定超过或接近,面对历史更悠久,长久以来的直隶省会,石家庄的日子就难过了.因而,利用省会城市的影响,阻止津保铁路的建设就成了一种有利的选择.这就不难解是河北省的暧昧态度,也不难解释石家庄没有出现在"京、津、保、唐、秦、承、沧、张、廊九城市经济发展研讨会上, 一致认为及早修建保霸铁路 了.

  (上面的分析只是我的一种猜测,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只不过在当今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下,比较合情合理罢了.)

  按照这种分析,保霸铁路再过十年恐怕也无法建成,即使已经列入了全国规划.对于天津来讲,这决不是一件好事.津保铁路绕过北京,将天津与京广线直接联通,打通了天津西南的客运货运通道,使得天津的经贸腹地进一步扩大,而且便捷东北和关内的运输,使天津交通,物流的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夸张一点地说,津保铁路的建成可以使天津的铁路交通枢纽地位超过北京.因此,津保铁路天津志在必得.但是,河北省的难关怎么过,石家庄的问题怎么办?

  上面提到,如果是天津到石家庄的铁路,可能十年前就建成了
re: IIS不能运行ASP程序的问题 亢龙有悔 2007-03-21 15:43  
最近机子的IIS始终不正常,总是说http500错误,然后就无法解析asp文件,网上查了半天,解决方法有,但是都没有涉及到我报的8004e00f的错误。

后来在系统里不断的乱看,发现MSDTC服务不正常,于是先从这里下手,具体的解决方法如下:并且还要注意:修改密码前请一定停止所有的Internet信息服务,否则后面可能会出错,并且IWAM帐户可能会被锁定。

如何停止?打开计算机管理,在Internet信息服务上单击右键,选择重新启动IIS服务,在选项中点停止IIS服务,确定即可。


1、首先进入组件服务,查看组件服务/计算机/我的电脑/COM+应用程序,结果报错“COM+ 无法与 Microsoft 分布式事务协调程序交谈”,无法查看里面的对象。
2、进入事件查看器,发现msdtc服务没有正常启动。
3、删除注册表中的键:
?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MSDTC
?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MSDTC
? HKEY_CLASSES_ROOT\CID
4、停止MSDTC服务:net stop msdtc
5、卸载MSDTC服务:msdtc -uninstall
6、重新安装MSDTC服务:msdtc -install
7、确认在事件查看器中msdtc服务已经正常启动[这步很关键,如果没有,重新启动下电脑看看]
8、重新设置IIS的IWAM账号密码。[在计算机管理中的用户管理里]
进入到c:\inetput\adminscripts目录下:
在CMD中修改 IWAM 帐户密码 cscript.exe adsutil.vbs set w3svc/wamuserpass "password"
在CMD中修改 IUSR 帐户密码 cscript.exe adsutil.vbs set w3svc/anonymoususerpass "password"
password 设置为你想修改的密码,即与第一步中你设置的用户IWAM_****的相同,按回车即可修改完成。
这里一定要注意:w3svc与wamuserpass之间的杠是/而不是\,否则会出错。
9、同步IIS metabase中IWAM_MYSERVER的密码,在CMD中:c:\inetpub\adminscripts>adsutil set w3svc/wamuserpass "yourpassword"
10、同步COM+应用程序所用的IWAM_MYSERVER密码,在CMD中:c:\inetput\adminscripts>cscript synciwam.vbs -v
11、大功告成!!!!!
re: IIS不能运行ASP程序的问题 亢龙有悔 2007-03-21 15:42  
微软官方的解释是:

症状
单击词尾采购审批阶段, 中购买按钮时类似于以下浏览器中收到错误:
' ' 8004e00f 错误

/cp_store/i_util.asp, 行 108
回到顶端

原因
MSDTC 服务未启动。
回到顶端

替代方法
启动 MSDTC 服务。
1. 从命令提示符, 键入 " (不带引号), netstart msdtc ", 然后按 Enter。
2. 关闭命令提示符。

建议, 您将 MSDTC 服务设置为自动启动。
回到顶端

更多信息
是事务性词尾采购审批阶段。 事务需要启动 MSDTC 服务。
re: 今天吃啤酒排骨 亢龙有悔 2007-03-19 15:57  
是呀!年前潜了一阵子,这不又开始灌了
有时候形势所迫或者没心思就只能潜水了
re: 西安小吃 亢龙有悔 2007-03-19 15:09  
真是郁闷!图片都看不见了,下次还是先把图片下载下载存在相册了
re: Gmail 亢龙有悔 2007-03-19 13:19  
不知道啊!早知道的话就问你要了
re: 小外甥 亢龙有悔 2007-03-19 13:18  
呵呵!等过几年小外甥再大点,我回家就不愁没人和我喝酒了
re: 今年在回家照的一些照片 亢龙有悔 2007-03-19 13:16  
是啊!google相册有1G空间,你可以用google的看图软件picasa上传,可以整目录上传。
女朋友年前有,年后就没了,google相册上的是我妹妹
re: 真不知未来; 我的前途是怎样~ 亢龙有悔 2007-03-18 16:40  
要是我的话我最想的就是流浪天涯!
re: 我发明一种博客 亢龙有悔 2007-03-18 14:30  
若是bata版出来时,偶帮你测试测试
re: 今天吃啤酒排骨 亢龙有悔 2007-03-18 13:50  
亢龙有悔到此一游!老朋友可好?
re: 据说我们兴平要撤市设区了 亢龙有悔 2007-03-15 18:57  
我估计兴平要是撤市设区,也是西安市兴平区,而不是咸阳市兴平区,那时候连咸阳也成为西安市咸阳区了
re: 西安 亢龙有悔 2007-03-15 18:54  
西安现在变化很大
同事的小外甥猪年前天出生了想给小孩七个名字,
同事姓郭,小男孩,公元2007年3月12日上午8点25出生,出生重10斤
想了好几个名字那个名字好呢
郭峻
郭峻兮
郭骏
郭锴
郭铮
郭憧
郭睿
郭琛
郭铭鑫
郭文鑫
re: 我要减肥 亢龙有悔 2007-03-14 14:08  
去年一个暑假体重就增加了20斤,年前处个对象,到年末竟然又减了3斤
re: 临汾亢氏 亢龙有悔 2007-03-13 15:26  
山西运城、永济那块说话习俗和陕西很接近,对于陕西人或者山西人自己内部能分清,但是外省人就觉得差不多
re: 李敖大陆之行讲演视频下载 亢龙有悔 2007-03-08 16:44  
其实我对李敖这人并不认同,这家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个流氓!
re: 什么是艺术?? 亢龙有悔 2007-03-08 16:38  
鄙视某些行为艺术
re: 彩云之南 印象丽江[PHOTO] 亢龙有悔 2007-03-08 09:20  
不错
等咱有钱了也去云南玩玩
re: 西安2005年2015年铁路规划 亢龙有悔 2007-03-06 21:02  
我们兴平车站都停止客运业务了,
re: 临汾亢氏 亢龙有悔 2007-03-06 21:00  
呵呵,咱们亢家人要多多联系啊!
re: 大话河北城市 亢龙有悔 2007-03-06 20:49  
我对石家庄没有什么好印象
我坐火车时,火车上有份石家庄出的当地报纸,报纸上只要提到石家庄必然用“省会”二字代替,为空天下人不知道石家庄是省会。这分明是暴发户心理。其他省份的省会城市都无此现象。
re: 对拍摄兴趣颇浓ING~ (PHOTO) 亢龙有悔 2006-10-08 15:16  
你买的什么型号的DC?
re: 书法作品 亢龙有悔 2006-05-08 14:30  
呵呵!不是用字体。而是我用鼠标手写的,用一个叫书法家的软件处理的
re: 执着(一) 亢龙有悔 2006-04-06 17:44  
今天看电视剧《连城诀》,想查查凌霜华是谁扮演的。无意间从网上找到一篇“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地址是
http://bbs.soufun.com/1010064307~8/27754252_27764794.htm
re: 杀破狼 亢龙有悔 2006-03-26 21:14  
我今天把电影《杀破狼》看完了,感觉很凄惨。整部片子感觉比较凄凉
re: 手机存储卡分类 亢龙有悔 2006-03-23 15:36  
Sandisk:一线大厂,不用介绍了吧,想必大家都知道。价格在几大品牌中,也是最贵的。不过产品的质量确实没话说。而且很多标准都是Sandisk倡导的,说是存储卡的NO.1,应该没有人反对。不过现在Sandisk的水货和假货较多,大家购买时多长个心眼(关于识别假货,有空我会发个贴子上来)

主要产品:

SD系列:


SanDisk Extreme®III SD™ Cards 最高速系列,当然价格也是最贵的,官方公布速度为133X


SanDisk Ultra®II SD™ Cards 高速系列,官方公布速度:66X 读,60X写


SanDisk Ultra®II SD™ Plus Cards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卡,他自带内置USB接口,官方公布速度:66X读,60X读。


SanDisk Standard SD™ Cards 普通版的SD卡,也是市面最觉的。


SanDisk Shoot & Store™ SD™ Cards 根据官方介绍,这个卡主要是用作廉价的入门方案,适合新手使用,并且可以在各个商店方便的买到。这个型号的卡容量较小,从32-128等。


SanDisk Gaming SD™ Memory Cards 游戏专用卡


SanDisk miniSD™ Cards


SanDisk microSD™/TransFlash™ Cards microSD(TF)系列。


SanDisk RS-MMC™ (Reduced Size MultiMediaCard™ RS-MMC系列。


SanDisk MMCmobile™ Cards MMCmobile(双电压与RS-MMC兼容)


SanDisk Ultra II™ Mobile 手机专用卡调整系列,包含microSD、miniSD、MS PRO Duo三种。

记忆棒(短)系列:

SanDisk Gaming Memory Stick PRO Duo™ 同样是游戏专用。


SanDisk Memory Stick PRO Duo™ Cards 普通短棒。

金士顿Kingston:同样是一线大厂,相信很多人电脑里的内存条就是金士顿的吧。

主要产品:

SD系列:


Secure Digital Ultimate (SD Ultimate) 平时说的极速系列 目前有512M--2G其中512和1G是133X的极速,2G是120X的速度。



Elite Pro Secure Digital (SD) Card 高速系列 目前有256--2G的容量 其中256M为45X的速度,其它容量为50X



Secure Digital (SD) Card 普通SD卡 目前有容量256M--2G


MiniSD Card 目前有容量128M--1G


MicroSD Card 就是TF 目前仅有256M规格

MMC系列:



MultiMediaCardplus (MMCplus) 目前有容量256M--2G



MultiMediaCardmobile(MMCmobile) 双电压 和RS-MMC兼容 目前有容量128M--1G

威刚A-DATA:作为后起之秀,在几大品牌中,同样拥有良好的口碑,而且威刚的全系列卡基本上都是高速的,价格却比Sandisk等便宜,可以说是几个品牌中最具性价比的品牌。

miniSD

Micky SD SD米奇版,可能MM比较喜欢。

SD 60X高速,但价格却只有其它品牌普通卡的价格。

Incredibles SD 超人特攻队系列,也是Disney。呵呵,挺漂亮。

Turbo SD高速系列,速度为150X

Turbo MMCplus高速MMC+,速度高达惊人的200X

MMCplus MMC+系列,速度达到100X

MMCmobile双电压

SD - 公主系列 Disney的仙度瑞拉公主系列60X

SD - 超人特攻队150X高速

SD - 复古米奇系列

microSD (TF)

MMCmicro 新品,体积和TF基本
re: 明天生日 亢龙有悔 2006-03-22 10:22  
虚岁26
re: 明天生日 亢龙有悔 2006-03-14 22:11  
不过今年我的阳历生日刚好和我妈妈的农历生日在一天都是阳历3说20
re: 明天生日 亢龙有悔 2006-03-14 21:58  
我过农历生日。今天和同事一起去外面喝酒了。
re: 妇女节礼物---睡衣 亢龙有悔 2006-03-09 15:39  
呵呵
我们学校是给每位女教师发了一瓶洗面奶。我们男同胞也跟着受益。发了一瓶洗发水
re: Celebrate!——博客生活一周年 亢龙有悔 2006-03-09 15:33  
我还是不喜欢看韩剧,韩剧都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一些没有意义的琐碎小事却咿咿呀呀个没完。
共7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