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听骆驼讲过去的故事
posts - 696,  comments - 1134,  trackbacks - 0

    中秋佳节将至,月饼军团开始出动,漫天飞的月饼券,月饼礼盒,却毫无一点过节的气氛。潮汕的中秋节,有很多特有的习俗,当然也少不了许多应节的祭品。潮汕有句俗语:九月鱼菜齐。中秋一到,稻谷丰收,鱼虾满仓,瓜果成熟,正是丰衣足食的好时节,所以中秋节在潮汕人眼中,也是一个丰盛的节日,供作上的祭品除了各式粿品,还少不了各种当造的水果和鱼虾。为了应景,随选几种有代表性的节品谈谈。
    以前中秋时节,家中必定自制月饼,潮式的月饼没有莲蓉、咸蛋黄,而一般是豆沙馅儿或者花生瓜册糖馅儿的朥饼。自家做的月饼,没太多讲究和细工夫,不过工序也一点都不马虎,须将花生炒后舂碎,黑芝麻同样炒后舂碎,外加瓜册糖切成小丁,然后将几样馅料加白糖拌匀,和好面擀成皮儿,包好后擀成饼状,再放入鼎中用油文火慢煎,煎到两面酥黄才可出锅。那时候一般都要做好几十块,大大小小的神仙老爷都得招呼得到,因此做好后还不能吃,非得到中秋拜好老爷后我们这些小孩方得一尝所愿。现如今大多数人是没工夫和闲心去做这种土法月饼了,一方面做起来很麻烦,同时吃起来口感也没外面买的好。不过我至今仍想念那种咬起来有点硬但是又香又甜的月饼,更怀念跟在大人后面,看着她们舂花生、切瓜册糖、一边包一边煎的景象,仿佛还能闻到花生炒后舂碎的香味。
    现在每年中秋都会收到不少盒装的月饼,最后都很难处理。虽然月饼看似豪华,但就我看来,超市里买来的月饼一点都不具有性价比,几块月饼加上精美的盒子,少则近百元,多则上千元,还不如澄海街头买来的传统绿豆糕和苏南朥饼来得好吃和实惠。
    除了自家做的月饼之外,还有一种月糕,现在还有专门生产的糕饼厂,很多人都会买来作拜神用,但不见得有几个人会吃。记忆中小时候的天气貌似比现在凉,临近中秋天气很凉快了,午后一群妇女会围坐在院子里,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壳”月糕。用糯米粉和白糖浆拌匀,然后用木头刻出来的月糕印“壳”出一片片月糕,放在“湖”中晾干,最后撒上掺了面粉的红色“胭米”就算完成了。再根据各家所出原材料的多少分成,各家将月饼领回去以后,要装在坛子里,或者闲置的大锅里(以前入宅的时候亲友一般都要送一口大铝锅作为贺礼),防潮防鼠蚁。这种几家人合力壳月糕的景象看起来颇为壮观,特别是月糕壳好后一一晾开,整个院子弥漫着甜蜜的味道。月糕“壳”后须用纸垫在月糕下,以防粘黏,那时候没有太多讲究,稍微好点的就买来红纸裁成方形,随意的只要是干净的纸片就行,所以当时读过的课本以及家中的日历纸都难逃一劫。与月糕类似的还有一种叫“云片糕”的,材料跟月糕差不多,不过里面有的会放猪油、榄仁,还有不知道是不是薄荷,吃起来会凉凉的。云片糕做成长方形,再用刀切成很薄的薄片,切的时候不能切断,这样一块云片糕看起来就像书册的侧面一样,吃的时候轻轻一掰,一片一片往口里放。云片糕不像月糕那么硬,或许是加了猪油的缘故,薄薄的一片可以卷成圆圈。因其白似云,又切成薄片,故称云片糕。
    中秋节当然还少不得“豆方”,豆方即是方形的花生糖,潮汕人称花生为“地豆”。离中秋还有半个多月,家中老人小孩就开始将之前收获并晒干的花生剥壳,筛去碎壳。一般是中秋前几天开始做豆方,花生用大鼎炒熟(不放油),晾凉后用手搓去外皮,再放到“湖”中,有经验的妇女上下抖动大湖,就能借助风力把外皮扇去,剩下的都是一瓣一瓣的花生米。鼎中放油,鼎热后倒入“麦纱”(即麦芽糖),等麦纱完全融化后加入花生米,用锅铲不停翻动拌匀。同时将拜神用的“大床”面板拆下置于地上,板上薄撒一层面粉,接着两个人合力将鼎抬起,将鼎中之物倒在板上。另有一人,趁麦纱尚未冷却,用抹了油的琉璃瓶将混有花生的麦芽糖擀成厚薄均匀的一层,及时撒上炒过的白芝麻,用刀切成四五厘米见方的正方块,切时不可完全切断。待完全冷却后按六块或八块一组掰开,再分装成袋。旧时没有封口袋,只能买到表面印有龙凤呈祥的透明袋,装好后袋子还得用铁筷子搁在中间,把袋子对折,靠近点燃的蜡烛匀匀走一趟,袋子就封口了。烧的时候离烛焰的距离很有技巧,远了袋子不能融化,封不了口;近了则恐烧破袋子,徒劳无功。因为做豆方需要多人合作,所以往往也是几家人一起做的,特别还需要一两个男丁,因为麦纱粘性很大,翻动铲子需要不小的力气,擀成薄片也需要力气才行。可见旧时邻里关系融洽,跟这些生活习俗有极大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绿豆糕,要用去皮的绿豆蒸熟,压成泥,混合猪油白砂糖,再用绿豆糕专用的糕印“壳”出来。这种糕印比较小,我们乡里形象的称之为门臼,就像旧时石门第的两个凹进去的臼一样。
    与月糕的洁白不同的是,有一种乌糕,用了很大分量的黑芝麻,所以整片都是乌黑油亮的。做法更加讲究,黑芝麻磨成粉,加上糯米粉一起放入熬好的糖浆中,再加上适量的猪油,再想揉面团一样不停的揉,最后再上锅蒸。将整块面团蒸熟后在分成小团用月糕印壳出来,乌糕下面要垫一片芭蕉叶,因为它不仅很粘而且很软。乌糕很好吃,有很香的芝麻香味,因为加了猪油的缘故,看起来乌黑油亮,吃起来香糯可口。但因为做法复杂,我家里从来没有做过,吃到的也是邻居赠送的。澄海苏南地区制作糕饼历史悠久,闻名潮汕,特别是朥饼和朥糕,现在不少海内外潮汕人回到家乡都会带上一些,以慰思乡之情。朥饼类似前面提到的月饼,但是它的饼皮很酥脆,是薄薄的几层,显然是重复擀出来,有点像千层酥,里面的馅儿有黑豆沙、瓜册糖,瓜册糖一定会放炸了葱花的猪油或花生油,馅儿也有双拼的,分成上下层。这种朥饼不仅是中秋的节品,更是澄海本地办喜事必不可少的聘礼,以前人家嫁女儿往往是以收了多少块朥饼来衡量男方的经济实力的。至于朥糕,有点类似乌糕,不同于乌糕的是朥糕是分层的,上下两层没有加黑芝麻粉,中间夹了一层有黑芝麻粉的乌糕。因此看起来是上下两层白色,中间夹着一层黑色,朥糕表面还要盖上一个红红的“商标”。这种朥糕不仅看起来喜庆,又很软糯,很适合老人家吃,所以中秋节女儿回娘家都会带上几块孝敬父母,故有人称“老嫲糕”。
    除了各种糕粿,还不少当造的瓜果,比如柚子、林檎、红柿、芋头等等。潮汕人称柑为“大桔”,寓意大吉大利,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拜神必少不了大桔,而柚子又是加强版的大桔,所以中秋时节柚子成熟的时候,无论是祭拜祖宗还是月娘,都少不了一个柚子。这点潮汕人和广东其他地区、香港等地的人有类似的观点的,都认为柚子叶和柚子有驱秽气的作用。至于林檎,澄海樟林地区特产林檎,清甜可口,为众多人所喜欢,台湾人称为释迦果、佛头果,因其外形看起来颇像佛祖的头顶的肉髻。因此也有吉祥的意思在里面。红柿一来红色喜庆,二来比较软,适合老人吃,也是回娘家必备的伴手礼。芋头嘛,这个时侯刚好是收获季节,粉而香,一般是切开蒸熟。拜神后吃不完还可以做成芋泥,潮汕的名菜太极芋泥与福建同出一源,都是用猪油、芋头和豆沙制成,上桌时极烫,据说林则徐当年就用这个羞辱了洋人,扬我国威。

 

posted on 2012-09-22 01:40 哭泣的骆驼 阅读(354)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今天以前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2012年9月>
262728293031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123456

留言簿(54)

随笔分类(725)

文章分类(3)

相册

博客生活

海纳百川

积分与排名

  • 积分 - 97872
  • 排名 - 3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