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大学有个哲学老师跟我们说过,一个人只要他活着的时候,会思考我是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活着是为了干什么?这三个问题,那么他的一生应该不会过得很差。 那时听到这句话,我自已内心是有点小惊喜的,因为我觉得我时常被这三个问题困惑着,那么按照教授的说法,我以后的一生将过得还可以。然而,问题是我到现在对于这三个问题我还没有找到答案,这是最悲剧的。茫然,似乎成了这三个问题的统一答案。     
        呆在内蒙的这三个月,后面两个月是我工作以来过得最苦闷的日子。孤独、寂寞一直排绕在身边。在工作上没有外派过的人是不知道这种感觉的,因为它真的是一个人前所未有的感受。一开始,我真的受不了,后来,我很感谢欧,我觉得她的出现很及时。回归话题,至少现在,我感觉它真的很恐怖,还没有完全的消除去,它已经实实在在的、明明显显的影响到了我的工作,我的工作一直成下降的状态。虽然每天基本的工作能及时完成,但是与当初来这里想取得的效果已经是远远的达不到。    
        我很想冷静的讲一下在北京工作的那段时间对我在这里的工作产生的影响。经历本身就是很可贵的。在北京的时候,无论你刻意去学什么还是无意识中学到了什么,特别是那些你无意识中学到的东西,它对你的影响是存在的。当然,我说的是工作应酬方面的进步。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说话,很需要体会的。其实,关于在北京的经历,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谈,一是工作上的点点滴滴。二是旅游上的,去了哪些地方,有什么体会、感想。三是应酬方面的趣事。这样一谈,北京的生活就很精彩了。其实不这么谈,北京生活也很精彩,因为我在北京从来就没有苦闷过。因为上班之余,那里有太多地方可以去了。第一个去的地方是潘家园,那时候是为了去买眼镜,刚刚配好的一幅眼镜坏了。顺便逛了一下潘家园的古玩市场。还记得自已去过三里屯,三里屯那里很热闹,特别是夜晚的生活,那晚一个人在广场坐了很久,旁边有个人在画画,还有人在拍电影,iphone店里排满了人在买手机。还去了长城,体验了詹天佑的杰作,那时还是傻傻的问旁边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去长城的那天那还给妈妈打了电话。可惜那天雾很大,虽爬完了全程但还是有点遗憾,本来打算再去,可惜没有那个机会。颐和园和圆明园,其实他们俩靠的很近,颐和园很多建筑物还保留在,圆明园就只剩下一大堆石头。还去钓鱼台的银杏大道,满天的黄颜色,很漂亮,那是和嘉华一起去的。后来,又因为要去玉渊潭看樱花,所以又路过了一次,可是这次已经不是季节了。卢沟桥不知不觉去看了三次,第一次是真心诚意去看得,那天还很冷,后两次是去看有没有裤子买,现在想来,晕透了。还有,还去了钟楼和鼓楼,它们俩其实就住在对面,中间有个大大的广场。最好的是,什刹海就在附近。这里晚上也很热闹,有很多酒吧,我在那里逛了一大圈,后海还前海都走了,前海那里还有宋庆龄的故居,只是门紧锁的,在门前还喝了一瓶酸奶和吃了一个火腿肠,因为太饿了。北大和清华,还是清华好一些,景色漂亮一些。小周女同学下次再去的话,要是能再遇到她就好了,让她再给我做导游。恭王府去了两次,毫无疑问,第一次都是自已去的,因为想去那里就去那里。其实雍和宫也是蛮好的,有机会,我很想再玩一次雍和宫。北海公园,故宫,天安门广场,王府井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很近的,别忘了旁边还有个国家大剧院。离开北京的一个晚上,一个人在天安门那里徘徊了很久,真的是有点舍不得离开北京。在这里也呆了7个月,几乎把北京都给玩遍了,可能越是玩遍了,那就越喜欢。当然,最不能忘记的是我的住宿,回龙观育知东路龙腾苑六区。第一次去,就感觉那里很好。离开的那天早上,天空还下着小雨,十分想留下而且还是早上,却不得不说,再见,北京。不知道再去的时候会是什么时候。
       来到了内蒙,第一感觉就是大草原,我终于可以见到大草原了。我一直向往大草原,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会有如此倦感,可能是人比草更有感情吧。对草留恋没有比对人的留恋强。奔波了一个月之后,开始感到疲倦了。而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不得不承认,情绪是很恐怖的。待以后走过了,慢慢沉淀了再细聊。    
       这是北京生活和现在还不想谈的内蒙生活。但还是回到最初的话题,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