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吃了唯一一顿宴请,席间一道菜,惹得众人食指大动,当地人介绍,此物为鲎,虽久闻大名,那日亲见,亦颇为稀罕,几筷子下去后,发现此物最好吃的东西就是体内的籽,和所有的鱼籽一样,口感颇佳。

谁料今日上网搜索才发现,此物一则存世不多,二则并不太适合人类食用,百度百科如是介绍:

根据世界各国医学界的研究表明,食用鲎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着极大的危害:
  1、鲎肉内含有一种大分子非特异蛋白致敏性物质,吃鲎可引发皮 肤过敏性斑疹、红肿和搔痒,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应,中毒的死亡率较高。这种现象早在1988年《中国海洋药物杂志》第三期,由广西海洋研 究所梁广耀等人报道的“广西沿海鲎类毒性调查初报”情况相一致。
      2、鲎的肉质含有大量内环酰胺嘌呤类化学物质。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嘌呤类物质在体内代谢不完全或蓄积时,是导致痛风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3、鲎血液颜色呈蓝色,是因为鲎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血蓝蛋白,每1ml血蓝蛋白含重金属有机铜(Cu2+)在0.28~0.31mg(鲎脱离水面时间长短 差异)。按每只(雄、雌性)鲎平均体重比值计算,成年鲎的血浆及肉质中含这种铜自质(Cu2+)分别在 600~1300mg。据医学研究表明:这种重金属(Cu2+)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主要蓄积在肝和肾脏,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可加速肝细胞坏死或肝硬化 的发生发展和引发肾功能衰竭氨中毒等并发症。此外,这种 (Cu2+)质还可引发人体造血机能障碍和影响幼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等。 也许会有一些人认为自己也曾吃过鲎,怎么就没有发生过敏性反应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虽然在吃鲎时未发生过敏性反应,但鲎血液和鲎 肉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是不容置疑的,当这些化学物质在人体内蓄积或代谢不完全时,必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怪不得,当晚回了酒店洗澡时发现脖颈、后背有多处点状红斑,还以为是酒后过敏,没料想是它在作怪。不知道当地人为什么会把此物如此推崇?

posted on 2012-05-28 16:46 昊天客 阅读(58) 评论(4)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杂谈

评论

# re: 鲎[未登录] 2012-05-30 09:42 ordered chaos


.. 你讲的那个“鲎” 是不是有着长长的尾巴,如果是,那我回福建时吃过
.. 最近怎么对吃这么有兴趣,我好像对吃越来越没感觉,印象中,小时候吃的菜比较香

.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鲎 2012-05-30 15:27 昊天客

@ordered chaos

是的,长得好像甲虫一样。

也不是兴趣,就是没吃过这种东西,说一说。看《舌尖上的中国》,是因为陈晓卿的片子,不是因为吃。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鲎 2012-05-31 22:45 lgx1972

在厦门的我也仅吃过一次,感觉并不怎么样,也许跟烹饪方法有关。记得20多年前,厦门这东西多得没多少人想吃,现在也成珍惜物种了。至于食用后的不良反应,没有那么夸张。不过现在海洋环境污染严重,难免殃及海产品。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鲎 2012-06-01 16:13 昊天客

@lgx1972

哦?长见识了。不过那个东西确实挺好吃。  回复  更多评论   

<2012年5月>
2930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导航

公告








counter

随笔分类

文章分类

相册

博客生活

家乡

轻松一下

书房

讨厌的英语

图片社

我的朋友

音乐地盘

有趣的地方

有用的地方

积分与排名

最新评论